设置

关灯

第357章 大汉农业不发达

马尔萨斯陷阱”里了,即拥有的农田养活不了这么多的人口,尤其在关东已有明显征兆:溺婴风气盛行,失地农夫沦为流民奴婢,人口和粮食的平衡正一点点被打破。

    最后的结果任弘知道,王莽试图用禅让改制来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彻底失败,最终平衡的弦彻底崩断,一场“再造炎汉”的轰轰烈烈战争让人口降下来,重新分一次蛋糕,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这是从西汉开始,许多朝代总跳不出去的陷阱,尤其是明清,结结实实踩了进去。

    天坑就在前方不远处,这是比匈奴更加可怕难缠的敌人,作为知后世事的向导,任弘想引着大汉绕过去、

    而纵观古今,能避免马尔萨斯陷阱的国家,无非是三板斧:对外贸易、殖民和技术革命。

    一句话,将蛋糕做大。

    虽然济阴郡能通过定陶的大宗谷物交易补充粮食,但对外贸易是别想了,大汉周边尽是蛮夷戎狄,文明程度落后于汉,甚至连谷子都不种,这条叉掉。

    移民拓殖是个好办法,远的地方不说,除了关中、关东人口拥挤外,光是大汉十三刺史部内,交州、扬州、荆州南部、益州南部、凉州、幽州都是地广人稀。

    官府组织的移民从孝武时就没停过,但主要集中在新秦中和河西四郡。河西西域是战略要地,却无法养活太多人口,距离关东又远,反而是南方的荆扬之地,可以容纳大量人口,水稻它吃起来不香么?

    只是汉人厚土重迁,移民非一朝一夕可成,迁走的人永远是小部分,大多数人,依然要靠祖祖辈辈传下来那些少得可怜的土地过活。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农业革命啊!”

    其实大汉在孝武时已经爆过一次农业革命了,赵过推广了代田法和牛耕,还在关中大修沟渠,让一些地方亩产达到了四石。但关中是特殊的,大多数地方没有那么好的水利条件,养不起牛的小农之家,亩产仍在一两石徘徊,相较于战国竟没啥进步。

    虽然大汉农业与周围西域、西南夷横向对比很出众,可在历史上纵向比,又极不发达。

    这便是任弘费心思找氾胜之的原因,在历史上,此人将引发大汉第二轮农业革命,并写下中国最早的一部农学专著《氾胜之书》。

    任弘虽有些点子,前世却没种过地,理论不等于实践,只靠拍脑袋搞农业注定会闹大笑话,他需要一个动手能力强的农业专家帮忙。

    如此想着,他们已进入了氾水乡,劝农掾史原本提议让西安侯留在郡府,他派人去将氾胜之召来。但任弘却要亲自去氾水乡瞧瞧,因为他听说,氾胜之最近在做一件事。

    到了氾水乡,询问氾胜之何在时,乡人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跟着气味,往最臭的地方走,便能找到氾力田!”

    ……

    作为最基层的农官,力田职责有二,一是劝勉农桑;二是以身作则,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当年赵过在推广铁犁牛耕及代田法时,朝廷便由“二千石遣令长、三老、力田及里父老善田者受田器,学耕种养苗状”。

    所以和郡县农官不同,力田必须是公认的善田模范,经常亲自扑在第一线。

    光从这点上看,氾胜之无疑是个合格的力田,任弘他们找到此人的地方,是乡邑旁臭气哄哄的大粪塘边。

    “氾力田让乡人将多余的人矢牛马粪都扔到此处,说是要制熟粪。”

    领路的老农说话也不讲究,笑呵呵地说道:“氾力田说,人喜欢吃熟食,庄稼也一样,生粪吃下去不如熟粪美啊!”

    这话说得,劝农掾史和县田啬夫脸都绿了,他们刚吃过朝食好不好!任弘倒是不以为忤。

    他身旁同行的是吕广粟,昔日在破虏燧的袍泽,被匈奴围攻瘸了条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