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60章 内在的力量

能在他这存在的,所以李倓已经决定了,这就是他这段时间主要要管的事儿之中的一个。

    而百姓们有了土地了,种地的技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之前李倓的注意力还真就从来没有往这方面上放过,但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关注关注这些了。

    这种地,其实除了改变不了的天地因素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这水源的事儿了,大唐政府其实从始至终也都是非常很重视农田水利灌溉。

    据李倓这段时间的了解,在大唐前期的一百多年中,兴修的水利工程达到了惊人了接近二百项,分布于大唐南北的广大地区。

    比如说贞观年间,在莆田筑诸泉塘、永丰塘、横塘以及国清等塘,总溉田能达到一千二百顷。

    又比如说,开元二年在文水引文谷水开甘泉、荡沙、灵长、千亩四渠,溉田数千顷。这些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要知道,这些个工程可都是在李倓过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修建并且投入了使用的工程了。

    随着水利的发展,唐代的灌溉工具也有相应的进步。当时,除了以前已有的桔槔、辘轳、翻车还在普遍使用外,人们又创造了连筒、桶车、筒车和水轮等灌溉新工具,都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这一点其实还是相当的让李倓能够满意的。

    虽说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整个华夏的农业发展几乎已经到了停滞的程度,但是大唐自统一全国以后,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到开元年间发展到高峰。

    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使粮价越来越便宜。开元十三年,洛阳的粮食价格已经达到了“东都斗米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此后直到天宝年,物价长期稳定,一直稳定到了安禄山的反叛,粮食的价格才涨起来了一些。

    而经过了李倓这些年的努力,价格虽然跟最低的时候还是没法比,但是百姓们至少已经能够接受得了了。

    李倓知道,粮价这个事儿,其实十分好解决,你要是让粮食的产量上去了的话,那粮食的价格自然而然的不就下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