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二百九十二 罗马贵族和魏帝国的双赢

适的商业伙伴一起做生意。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做生意的同时,也要在罗马找到合适的二道贩子,让他们去更加偏远的地方做生意,降低魏帝国自己的成本。

    这对于罗马贵族和魏帝国而言是双赢的事情。

    那么大一块肥肉,魏帝国自己一口吃不下,要给腻死,还很容易得罪当地实权派,自然需要罗马权贵出面帮忙,大家一起赚钱。

    有了这些人疏通关系,魏帝国的商品自然一路绿灯,搞不好还能免除相当部分的关税,进一步降低成本,赚更多的钱。

    与此同时,也能引入罗马帝国的一些本地特色产品。

    比如葡萄酒,虽然魏帝国也有,但是来自罗马帝国的葡萄酒这种舶来品一样可以吸引魏国权贵出资购买尝鲜。

    更深入一些讨论问题的时候,王威注意到这些罗马权贵大多与他商量进口丝绸瓷器漆器铁锅等魏帝国商品的事情,很少提到出口本地产品的事情,也没提出过什么特色之类的。

    王威让翻译询问他们这里有没有什么值得购买的好东西,这些罗马权贵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分分大笑。

    翻译说,他们认为魏帝国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东西,精美,舒适,实用,简直把罗马本地的那些东西爆成了渣渣。

    他们希望拥有更多魏帝国的丝绸、瓷器、漆器还有铁锅,以及其他更多特色产品。

    王威觉得奇怪,他们就把自己国家的东西贬的那么一文不值吗?

    但是随后一段时间,随着卡拉卡拉皇帝更深入的带王威了解罗马帝国之后,王威发现罗马帝国的文化层面可圈可点,很多有意思的东西值得魏帝国借鉴,但是经济层面实在乏善可陈。

    硬是要说魏帝国可能需要的罗马帝国的经济层面的东西,可能就是葡萄酒,矿产,还有奴隶。

    在魏帝国已经废除和非法的奴隶,在罗马帝国大行其事。

    王威注意到罗马帝国经常动兵征战扩充疆域,掳掠大量的俘虏、财富,但是却不注意治理地方,出现问题就镇压,然后获取奴隶。

    这些奴隶在帝国境内广泛存在,被纳入罗马权贵和豪强地主的私人庄园,于是在帝国内部,私人庄园的存在非常广泛。

    王威曾问过卡拉卡拉皇帝怎么看待这些私人庄园。

    卡拉卡拉皇帝表示,他也想要更多的土地和奴隶来经营属于他自己的庄园,提供给他更大更多的收益,供他奢侈享受。

    “能拥有那么多的庄园和奴隶,占据那么广泛的土地,必然会得到巨大的财富,这些财富可以购买更多的丝绸,更奢侈的享受,这难道不是最快乐的事情吗?”

    卡拉卡拉皇帝如此表示。

    王威感到非常意外。

    因为在魏帝国,刚刚经历了一场可怕的清丈土地运动。

    魏帝国境内的那些豪强地主的庄园几乎被皇帝荡平,在庄园的废墟上,直接接受帝国管理的村庄建立起来。

    所有土地都开始向帝国缴纳赋税,直接向皇帝陛下缴纳赋税,帝国为此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收入,帝国更加强大。

    皇帝陛下有更多的钱去做事情,帝国境内的大工程接连上马,切实有效的改变着整个帝国的面貌。

    村庄里的农户还有军队里那些出身农户的士兵对皇帝感激涕零,顶礼膜拜,奉之为神。

    而那些失败者要么被杀,要么瑟瑟发抖不敢动弹,侥幸生存下来的幸运者们一边庆幸自己的存在,一边恶毒的诅咒帝国和皇帝。

    这种两极分化的态度在魏帝国广泛存在。

    但是经济层面上,庄园主的存在已经消失了,庄园主们已经不能挑战皇权了,帝国的经济基础是屯田农庄。

    而在罗马帝国,王威所看到的则是遍地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