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六十一章 天下的主人

生源,大约占了三成;有两成,则来自于一些小型的修真势力和家族。他们过去是看不太上学宫的,然而当学宫的修行条件越来越好之后,这些原本有自己的修士培养体系的势力,赫然发现,大燕学宫对于修士的培养,比自己更好。

    更加系统化的培养方式,总结经验起来,比小势力的培养方式要更加有效率。毕竟,这些小势力,也根本没有办法提供专职的修士教师,更何况,就算是能够提供,也未必有学宫的好呢。

    另外,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小势力的年轻修士在进入学宫之后,是可以获得学宫的资源的。这些,可都是额外来的东西,甚至不比这些小家族、小势力提供的资源差。

    这样一来,他们也就更愿意,将自家的后辈,送到学宫了。

    当然,需要理解的是,这还仅仅只限于一些比较小的势力和散修。对于一些大型的、哪怕只是中型的势力而言,比如像是公孙世家、白阳门、清幽谷或者类似体量的门派,他们的弟子,肯定还是在宗门之内,进行修行,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更别说青峰门和云霄宗这种体量了。

    而学宫最大的生源来源,还是在自己发掘出来的普通人,来进行培养。

    在郡学宫之中,修行十年之后,就可以看情况,或者毕业,或者进入到州学宫之内进行培养。

    这主要是看两个方面,一则是修士本身的意愿,二则是看潜力,也就是在郡学宫之中的成绩。

    而在州学宫的培养之中,修士的数量会更少一些,但同样的资源也会更加集中。

    州学宫,就是终身制的了。修士可以自主选择离开,加入其它的势力,接受雇佣,或者进入到大燕朝廷的体系里面,成为政府一员,乃至于加入大燕的军队。

    但如果都不选,也可以一直留在学宫。通过执行学宫发布的任务、上缴资源、收获,从而收获学分,换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州学宫会进行考试,这个考试,其实是由位于燕都的大学宫来监督、挑选人才的过程。而每一个能够进入到大学宫的学员,都有很高的概率,成就筑基。并且,成为筑基修士之后,他们还可以一直继续接受培养,向着更高层次进发。

    其中,培养程度最好的,甚至已经出现了启明层次的修士——虽然,那是两个姓陆的。

    这就是一条完整的从低级修士到中级别修士的培养路径了。

    而后续的计划,陆青也跟自己的儿子交流过。

    在未来,学宫的发展越来越好之后,州学宫那一步,其实就已经可以承担起培养筑基修士的工作了,而大学宫这里,将会更专注于培养启明期、乃至金丹期的修士。

    同时,燕国后续的计划里,还要向曾经的吴国、魏国的领地,将学宫计划继续铺开,从郡到州,乃至于在许都和建都,也建立起大学宫来。

    更加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必会在未来,随着时间的发酵,让燕国的整体实力不断的蒸蒸日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燕国才不太乐意太早的与秦国展开决战。

    随着修行界之间的争霸局势,越来越明确为燕秦之争,双方之间互相的了解也是与日俱增的。

    秦国怎么样且先不说,至少大燕这里,已经在非常主动的去尝试获取秦国那边的情况。

    从各方消息汇总来看,秦国的国力,其实也是在上升的,然而上升速度,跟燕国相比起来,远远不如。

    越把决战的时间往后拖,损失就会越小。

    而另外,陆朝熙也非常关注于新的战争装备开发。

    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从波完搞出来的海底战舰中得到的启发,要搞大燕的空中堡垒了。

    不过,这件事情,比想象之中的要困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