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八十八章 南巡

“下官,拜见镇国君!”

    萧何对着扶苏和李阳,深深一揖。

    扶苏亦作了一揖,道:“萧尚书此番,为大秦劳累半年矣,可谓是劳苦功高,辛苦了。”

    萧何听闻此话,感动的再次一揖:“身为大秦臣工,事国中之事,岂敢言苦。”

    扶苏一笑:“萧尚书不必客气了。”

    这时,李阳也道:“萧何,此次你确实功劳、苦劳皆有,四省的郡县置设,能在数月之内完成,已然十分之不易。走吧,赶紧进城,边走边聊。”

    对于萧何的能力,李阳那是从未怀疑过。毕竟,人家原本可是西汉开国功臣、宰相,内政的能力,更是无人可比。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掌执内政,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就连后世的周老总都说:“刘邦百战百败,却屡败屡起,靠的就是萧何为他当宰相,经营关中作他的根据地,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粮有粮。项羽百战百胜,却经不起一败;一败涂地,一败就亡,原因之一是没有萧何这样的宰相。”

    由此可见,萧何于内政上的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在政治方面,他也是牛逼的不行,不仅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而且晚年他还参与废立太子的宫斗,刘邦死后,继续辅佐汉惠帝。

    可以说,像萧何这样的人才,如今执掌教育部,那只是暂时的,将来李阳肯定是要举荐他入国政院,成为国务大臣的。

    “怎么样,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情况如何?”

    三人同乘一辆车驾,李阳笑着问道。

    萧何赶紧回道:“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郡县制度已经基本完成,草场土地,也以县、乡、亭为单位,实行了牧民均分土地政策。另外,上至行省,下至郡、县,都已陆续开始了城池的建设,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大局,基本稳定。”

    “好,很好!”

    李阳和扶苏,听到这话都十分的高兴,忍不住称赞叫好。因为萧何的工作,比预期时完成的还要好。

    李阳又问:“那边的义务教育推行的如何,有何困难吗?”

    义务教育对于刚刚统一的游牧民族来说,就显得更加极为重要了。

    因为义务教育,除了文化知识以外,还有爱国主义教育,对统一思想,统一意识,以及民族融合,那是有着不可想像的巨大作用。

    “我是大秦人,我热爱我的祖国”,将这句话从小就刻进每一个孩童的心里,铭记到他们的意识当中去,那么不久的将来,从下一代开始,北方游牧地区,就再无忧虑了。

    萧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回道:“院长放心,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义务教育,被当成了重中之重,得到了全面推行,所有适龄孩童,几乎都已进入了学堂,接受义务教育。”

    说到这里,萧何似乎想起了一事,道:“对了,因为此次农耕所需,征收了蒙古、辽宁等地牧民的牛马,所以不可避免的,这些牧民都颇有怨言。”

    李阳点点头,这一点他也是料到了的。

    把牧民的牛马无偿征收,然后运给南方和关中等地,分发给耕农,用于农耕之事。这是事关大秦举国百姓生存之大事,所以李阳就算明知会给牧民带来怨言,却也依旧这么做了。

    沉吟了一下,李阳道:“此次,牧民做出了贡献,待秋收之时,朝廷应当给予补偿。”

    “如此甚好!朝廷以谷栗补偿,牧民定然满意。”

    萧何听到这话,心中的担忧顿时消去。毕竟蒙古、辽宁等地刚刚统一,任何对大局稳定带来消极影响的事情,都是值得担忧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