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 见微

“实话实说,跟楼中军,我愿意交换,跟你……还是算了吧,楼家千好万好,就有一桩不好,家里兄弟太多,受宠的没有几个。周家虽是小门小户,只有兄弟三人,至少我还是受宠的。楼公子还没成亲吧?我儿子都有两个了。”

    “人各有志。”

    “志向再大,还能不喜欢儿子?我可不信。”周律撇撇嘴,找回一些信心。

    楼础笑笑,品茶不语。

    周律忍不住起身,走到门口向外张望,“昨天急得派刺客,今天怎么不着急了?”

    楼础没吱声。

    足足一个时辰之后,茶水已凉,张释端终于现身。

    这是一名俊秀少年,看样子比楼础年轻两三岁,一身锦衣,容貌虽显稚嫩,却已有几分王侯的傲气。

    周律早就退回到榻上,低头看茶杯,打定主意,绝不参与问答。

    仆人开门,张释端站在门口,不客气地打量楼础。

    楼础也打量他,没有起身,没有拱手致意。

    两人互相看了一会,张释端道:“‘用民以时’是你写的?”

    “正是。”

    “为何假与他人?”

    “禁锢之身,无心争名。”

    “被禁锢的人不少,无心争名的可不多。好吧,我问你,可知道我天成朝每年征兵多少?输役多少?土木多少?沟渠多少?筑城多少?”

    “不知。”楼础心中雪亮,广陵王世子果然深受当今皇帝影响,连想法都是一样的。

    “嘿,连这些都不知道,你凭什么说本朝滥用民力?”

    “如果我没记错,我的文章里并无‘滥用民力’四字。”

    “没有这四个字,却有这层意思,否则的话,‘用民以时’从何而来?”

    “‘滥用’者,多而无用是为‘滥’,本朝虽不惜民力,可是所征所调所征所讨皆有大用,不可称之为‘滥用民力’。”

    张释端微微一愣,“既然如此,你建议‘用民以时’也是多余了?”

    “绝不多余,好有一比,读书人对诸子百家的典籍都该有所涉猎,或深或浅而已,可是谁能一目千行、万行?必须积以岁月,加以苦心,循序渐进,方能由浅入深,由少至多。若是急于求成,必要一两年间融会百家,难免‘学而不思则怠’的下场。我写‘用民以时’,所针对的时弊并非‘滥’,而是‘急’。”

    张释端又是一愣,“等我一会。”转身带着仆人离去。

    周律等人走远,小声道:“你早教我这些啊,我就不会那么狼狈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无法预知对方会问什么,又怎能提前教你如何回答?”

    “嘿嘿,不想教就是不想教,你这次肯来,就是帮我一个大忙,其它事情我不计较。”

    张释端很快回来,没带仆人,只身进房,仍站在门口,“被你绕糊涂了,还得回到最初:你对本朝的征调数额一无所知,如何得知所作所为皆有大用?”

    “世子问我‘多少’,我确实不知,大致却有了解:北征贺荣,西平氐种,南抚群蛮,三者皆是靖边保民的要务,缓急却有不同。贺荣强盛,频年扰边,是为大患,不得不征。氐种、群蛮群落既多,互不统属,可暂且羁縻。朝廷却要三路齐发,此乃下下之策。”

    “一旦功成,百年无忧。”

    “争雄争锋,可侥幸于是一时,天下一统,已有万全之策,何必贪一旦之功?况且境内贼情未平,秦、并二州接连告急,已令兵力分散。肘腋之患未除,却急于身外之务,殊为不智。至于宫殿、沟渠、河运、屯田、筑城,皆有缓急之分,万般齐下,将会摇动根基。”

    “你……再等一会。”张释端转身又走了。

    “他这是在向别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