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九章 粮食问题

伢人回到了家里。

    就在家里接受了窝家亲自送来的干礼,并且让二儿子王伢人一样样的记录在桑皮纸上。

    等到以后对方的家里有了红白喜事,都要一样样的照着礼单还回去。

    等到送走这些管家和各大宗的长子,是三天以后了,这三天来陆陆续续的不停有人来送礼,送的银子还十分的厚实。

    最少的都有一钱银子,多的达到了五两银子。

    等到所有的管事和大宗祠长子们全部离开了,王老爷子带着二三十名青壮盐丁在村子里来回巡视了三四趟。

    确定村子里没有潜伏过来打听消息的人,这才放心地回了胶水入海口的小码头。

    回到那里也同样要去收礼,那些商贾们听说他打败了青手掌柜。

    一个个的也是被上了一分干礼,庆贺王老爷子成为三个村子的粮长。

    虽然这三个村子的丁口还没有窝家手底下一个村的多,但是在这些商贾的心里王老爷子的分量已经很不轻了。

    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这两天正忙着敲定一件事。

    给那些所有过来参加械斗的盐丁家里送上一袋粮食,毕竟马上就要到冬天了,有了这一袋粮食可以让他们家里不再死人了。

    清点名册不是一件难事,谁去过谁没去过,早在械斗以前就已经记录在册了。

    三个村子的青壮盐丁,除了留守三个村的一部分,剩余的全部都是争先恐后地过去了。

    难就难在,粮食究竟要给多少。

    多了不行,少了同样也不行。

    经过父子二人两三天的商量,最终敲定了给粮食的数额。

    一户人家给一百斤粮食,足够保证全家在这个冬天不被饿死。

    刚好也能在春天的时候把所有的储备粮食吃完,继续满身干劲的完成毛概学社给他们安排的各种营生。

    名册确定了,给多少数额也敲定了。

    剩下来的事情就交给王伢人了,让他亲自去安排送粮食这件事。

    王由桢刚刚说出口,王伢人就拒绝了这件事。

    商量着让王由桢亲自送过去,还是每家每户的亲手送到他们手里。

    王由祯明白二叔的意思,二叔这是让他去收买人心。

    毕竟,在这个距离冬天很近的日子里,送上哪怕一捧粮食都是雪中送炭。

    这一份恩情可大了去了,相当于他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王由桢本来是不想去的,他想把所有的时间全部用在发明蒸汽机,用最快的速度研究出来蒸汽机,让中华尽快进入工业时代。

    这样的事情不如父亲去,这样也有利于他传播太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