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协同人工智能!零之矩阵!(四千大章)

啊,换了别的老板,这么重要的技术突破,怎么不得讲它三个小时,吊足大家的胃口,然后再公布结果?高老板倒好,一句话就给说破了。”

    “哈哈!我就喜欢高老板直来直去的性格!”

    华夏观众们欢呼议论,听高原的意思,似乎已经克服了传感器危机,如果真是如此,就属于创造了历史,绝对值得好好庆祝一番。

    与此同时,高原的话也在西方世界,掀起轩然大波。

    “不可能!这才几天时间,就能解决高级传感器的问题?真当传感技术是大白菜呢?”

    “牛逼吹的也太大了,要是传感技术这么容易解决,你们早干嘛呢?”

    “那么多华夏企业,都在传感技术上一筹莫展,你们昆仑集团怎么就那么牛逼?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一来就解决了?”

    事实上,怀疑论也并非全无理由,毕竟时间太短了,就算昆仑集团科研能力强大,针对性展开科研攻坚,也没理由这么快吧,科研也是要花费时间的。

    就在此时,动画短片开始上演,高原很喜欢用动画片或者纪录片,进行辅助展示,这次也不例外。

    一个,两个,三个…

    不同的传感器被组合在一起,宛如蜻蜓的复眼,它们有的是激光测距传感,有的是影像传感,有的是红外传感,还有的是动作捕捉传感。

    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捕捉不同种类的数据,最后汇总在一起,就是传感矩阵技术!

    在机床运行时候,要靠激光传感器,来确定角度和距离,没有高级激光传感器,机床很难达到精确。

    而现在,上百个激光传感器,从不同方向扫描,不同距离扫描,激光扫描结合红外扫描,光影分析扫描,最终得出更为精确的结果,远远超过所谓的高级传感器。

    高级传感器再强,也只能捕捉一组数据。

    而传感矩阵,是把几十组,乃至于几百组,几千组数据,进行交叉计算,得到最后的结论。

    “我明白了,高老板这是要大力出奇迹啊!”

    “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一个传感器不够,干脆直接拿一百个传感器出来,组成矩阵!”

    “有点意思!这让我想到了打群架,一个人打不过,那就叫一群人一起上!”

    “呃,这种搞法,会不会比较笨重呢?那么多传感器堆积,重量和体积应该都不小吧?”

    “管他呢!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你们太小看昆仑集团了,堆传感器谁不会?关键是昆仑集团怎么实现的多个传感器协同?这背后的算法,恐怕才是关键。”

    “楼上老哥说的对,矩阵技术从来就不是硬件的问题,而是软件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这种交叉算法,以后能做的事情简直太多了!”

    “给你一百台数码相机,你就能成为一流摄影师吗?当然不能,这么多数码相机,你连拿都拿不住,而高老板不仅拿住了,还运转如飞,这就是技术!这就是实力!”

    所有人都被矩阵技术震惊了,无数科技爱好者发弹幕,解释其中的难度。

    在现实世界里,其实大力未必能出奇迹,反而很容易就搞砸了。

    如果你觉得汽车马力不够大,可以多买几台发动机塞进去吗?

    当然不可以,几台发动机之间的协同,比另外造一台更大排量的发动机,技术难多了,很少有人会这么搞。

    高原展示的这套矩阵技术,远不像看起来那样容易,传感器的叠加,背后需要极其先进的算法,以及不可思议的多机组协调,也就是逻辑运算能力。

    说是短片,其实这段动画还蛮长的,从行动捕捉开始,到激光测距,再到图像处理,甚至太平洋洋流动态捕捉,地球板块运动同步分析…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