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三十七章 缅甸悲歌(二)

你代我问他好就说山水有相逢。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刘建业说道。

    “我叫王楚应。”上尉回答道。

    “我记住了以后也许我们会经常见面的。再见。”刘建业说完主动和王上尉握手然后跟着大队走进了波特酒家----

    史迪威重回腊戍之时中英两**队正在调整部署。中国第5军的先头部队第2oo师已于3月8日南进至东吁一线组织防御准备迎击日军掩护军主力展开。英军弃守仰光之后沿伊洛瓦底江北撤转移到东吁以西的卑谬地区占领阵地。两**队在仰光以北25o多公里处形成了一条平行的防线。

    但是两**队的指挥和协同问题仍然悬而未决。最高统帅为抵制英国人要求统一指挥中**队的企图于3月12日宣布成立中国远征军第1路司令长官部以卫上将任司令长官杜光亭中将为副司令长官。卫上将当时未到任其职务由杜仲将代理。远征军长官部负责直接统辖入缅的中**队。英国人也在采取对应的措施他们在3月8日任命因指挥“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的有着“撤退之王”绰号的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为英缅军总司令以取代在他们看来对中国人过于软弱并且缺乏威望的哈丁·胡敦中将。

    英军同时在缅甸的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及装甲第7旅合编为第1军团军团长为斯列姆中将归新任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上将统一指挥。

    3月12日史迪威率领随行人员从腊戍驱车赶往眉苗。眉苗位于缅北交通要冲曼德勒以东是一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被称作缅甸的“夏都”。城里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按照英国式样建造的仿佛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当时英国在缅甸的总督府和英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史迪威也在这儿选了一座美国人的浸礼会教堂建立了他的指挥部。

    史迪威的指挥部人数很少力量单薄。除了担任警卫、通信、交通和勤务工作的4o多名中国官兵之外只有14名美**官和5名美国士兵。他的参谋人员虽然经过精心挑选但工作能力仍是参差不齐。这些人都没有到过缅甸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地形、交通等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再加上通讯联络不畅敌情情报不灵要实施有效的指挥确实十分困难。当时一个英国人曾认为史迪威的参谋班子难以担负指挥1o万中国远征军的重任这个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这种困难条件下史迪威尽其所能建立起了自己的指挥和联络系统。他让托马斯·赫恩准将担任他的参谋长负责拟定作战计划起草各种战斗命令;然后交由林中将领导的驻滇参谋团下达给远征军各部队;同时向各部队派出美军联络官监督作战命令的执行情况。

    按照史迪威所作的分工安排刘建业负责在他的指挥部和驻滇参谋团以及远征军各部队之间的联络和协调简而言之刘建业在他的眼里也就是当作润滑油使用。

    到达眉苗的当天史迪威礼节性地拜访了这里的英国人。英国总督府和英军司令部设在一座小山上的大楼里。这是一座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名叫“旗杆旅馆”庞大臃肿的英**政机关占满了这所旅馆的每个房间。

    缅甸总督金纳德·多尔曼·史密斯爵士刚刚从仰光撤到这里。当他听完史迪威的自我介绍后感到惊诧不已。中国人竟搬来一位美国将军担任远征军的总指挥这实在太出人意料了。他镇定地保持住温文尔雅的绅士风度对史迪威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以缅甸最高统治者的口气保证他将尽力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但他心里十分清楚当地的大多数缅甸人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充满了仇恨。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德钦党”人甚至比印度的国大党走得更远。他们已经投入日本人的怀抱。准备借助日本的力量从英国人手里夺回他们的国家。

    英缅军司令部和史迪威在新德里看到的英印军司令部一样一大群庸庸碌碌的高级军官在那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