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六、精兵打造

进入神枪手的训练阶段,一周三次洞内实弹射击。后期分出人手专门学习了掷弹筒和火焰喷射器的使用,四门步兵炮在聂排长和成义、刘阳的鼓捣下也学会了使用。

    文化学习好像轻松些,但从根本没有拿过笔的人教起,难度也是不小的。好在小宝除了成义外还有了小蝶和春瑶做帮手,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她们把全体官兵分为三组,每组三个班。先从大家的名字教起,然后再教武器的名称,再教日常用语。而且每天留给大家提出要学哪个字就教哪个字的时间。接着就开展了学习竞赛,本组每天一小考,三天一中考,全队一周一大考,评选识字标兵,写字状元。

    后期小宝看大家都掌握二百多字后,就开始教上了唐诗。从这个阶段开始,小宝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一个字一个故事,基本上讲完大家就能记住。学唐诗小宝先要求大家会背,然后再学习其中的常用字。

    占彪学了一阵子唐诗灵机一动,让小宝多讲了好多唐诗名句,他从其中挑出了九句,让小宝先教会大家,占彪以其中的“响亮”点的词做为日后战时的口令。小宝在啼笑皆非中却由衷地感受到占彪的阳刚和英雄气概。看占彪的眼力挑选的名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口令为:“报国――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口令为:“大漠――长河。”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口令为:“三分国――八阵图。”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口令为:“三千里――百万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口令为:“明月――故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口令为:“沙场――征战。”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口令为:“千尺――万竿。”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口令为:“春蚕――蜡炬。”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口令为:“野火――春风。”

    还别说,光九句唐诗就让大家又学了近百字。口令大家背得滚瓜烂熟,只是士兵中常有人把“蜡炬”说成“蜡烛”。背口令时谁说错了就让大家群殴一通,当然不是真打了。占彪师兄弟间的惩罚方式也推广到全抗日班了。

    让占彪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九句唐诗在参加过袍哥会的聂排长倡议和整理下,成了类似袍哥会的隐语和黑话,对不上这九句唐诗的就不是自己人。后来小宝还把这九句唐诗的字头编成了一句藏头话:“愿大功一举醉新春野(也)”,使大家更容易背诵。

    应大家的要求,曹羽和小蝶、春瑶还辅导大家都学会了骑自行车。各班正副班长和聂排长、隋涛的班重点训练了汽车驾驶和摩托车驾驶,提高了驾驶技术。还有一些是个人之间见缝插针的学习,如成义和小蝶学吹口琴,占彪和小宝学日语等。

    整体训练中每两天有一次集体战术课,由占彪、聂排长和隋涛轮流讲。内容很广泛,有日军战术介绍,战场如何隐蔽,红军的由来,**的编制,如何使撤退不变成溃退等内容。小宝还上去讲过日本历史和常用日语,小蝶讲过战场急救常识……

    通过一个冬季差不多四个月的强化训练,不但新兵们的军事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就连又当老师又当学生的占彪他们师兄弟也觉得自己提高了一大块,,觉得更加系统,更加自信了。悟性较强的二民、拴子和潘石头一批人进步飞快,不论枪法和武术都成了战斗骨干。看到所有士兵都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变,聂排长和隋涛常自夸道:“我们这里成抗日军校了。”

    转眼1939年的除夕就要到了,今年的除夕是2月18日,占彪早早下令要在春节的初一到初八之间进行大比武,检验冬季大练兵的成绩。各班官兵纷纷紧锣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