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六章游泳

那你呢”?杨仁说“我在这里在看一下,你先过去吧。”

    罗志一走,没过一会。另外在岛上的几个游客,也下水向岸上游去了。整个岛上只剩杨仁一个人了。今天没有风,无风不起浪。这巴掌大的小岛没有水浪的声音,周围一片寂籁,到是显得静的很。只有偶尔从沙滩上传来的欢笑声,和远处汽车的鸣笛声,让还能杨仁想起这是在繁华的大都市里。

    杨仁随意的躺在沙地上,仰望满天繁星。浑身都充满了惬意。突然一个念头无缘无故的跳了出来,如果在水里练一下内气会怎样?三道气圈又会是什么样子?练一躺拳又会是怎样?道法讲究随心所欲,顺其自然。杨仁就马上站起来去试一下,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又安静。正是练功的好时候。马上走到齐大腿深的水里盘腿座下,水没过肩头刚刚好。

    先平气静心,等自己意想自己完全溶入水中之后,才开始运气。内气由丹田下行至裆间分向两腿内侧前三分之一处向下涌流,经膝内侧、小腿内侧、踝内侧至涌泉穴,复由踝外侧、膝外侧向胯两侧上行涌流。

    然后内气转经臀后向命门穴流注,再下行至尾闾,继而翻转沿尾椎前侧向上运行至胯间,遂以意气的上行线为中心,以意引领内气向胯四周圆散出一道胯气圈;同时胯气圈的中心内气仍继续上行至腰间,圆散出一道腰气圈;腰气圈的中心内气继续上行至胸上方,再向四周圆散出一道肩气圈。

    杨仁现在在岸上三道气圈的大小已有直径一米二左右,以是到了那小册子所说的极限了。今天四周受到水的压力却只能紧贴身边了。看来是与平常受力时也无太大区别。于是就站起身来,又向前走了两步,等湖水将将漫过肩头才停下来。开始在水里打起那八十八式太极来。

    这一套拳杨仁打了二十余年,今天就是在水里,也是一样的得心应手。不过现在的功力远非昔日能比。一时间身边周围五六米的湖水象烧开了一样,到处翻滚。正是各种手法身法脚法产生的暗劲而引起的水流变化。而自己在行拳走架时,心中的一静一动,所孕育的起始、运行、终止、变换,会自然而然地节节贯穿,舒缓而动,悠而荡之,手背及小臂的毛孔蠕动可知,人体与湖水的摩擦隐约可觉。

    等这种感觉一出来,杨仁的脑海中突然一亮。既然内气可以通过手背及小臂的毛孔以及全身的毛孔出,能不能通过全身的毛孔吸取外气呢?要知道水里也有氧气啊!

    于是练完一套拳后,就又向前走了一步,深吸一气,让水没过了头。然后气运丹田,让内气自然而然地节节贯穿,舒缓而动,悠而荡之,手背及小臂的毛孔,以及全身的毛孔出,然后又有意识的吸取。果然不出所料,就感到有毫不可言的丝丝凉气从全身的毛孔钻进来,沿着出去的线路返回来,聚集到丹田之中。虽觉没有来时的多,却已够用。在丹田及周身转一圈后,又从全身的毛孔排出,然后又从全身的毛孔吸进来,反复循环。杨仁没想到的是居然真的还可以,看来这极有可能就是所谓的“龟息**“中的“水底换气法”吧!

    只不过逐渐的是感觉到,丝丝凉气从全身的毛孔钻进来的一次比一次的少,坚持到了第九次换气的时候,终于是不行了,毕竟不是用嘴吸气,每循环一次,感觉内气就少一大半,再循环一次又少一点。少到一定程度,全身的毛孔可就不畅通了,自然是交换不成了。再加上水里的氧气本来也比岸上的少得太多,这大一个人老在一个地方吸取,水里的氧气浓度更低了,肯定是不够了。觉得憋的慌,就猛的一下站起身来,却听见有人大叫一声。

    原来不知不觉中杨仁以在水底待了上十分钟了。一般人能在水底憋个一分多钟已是极限。游泳运动员肺活量大,可以憋个两三分钟。杨仁以前也能凭一口精纯的丹田之气待个三四分钟。但怎么也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论。看来原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