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零三章逃亡四

    第一零三章逃亡四

    杨仁不能说是福大,只能说他是命不该绝。首先,这湖是位于低凹之处,不在直升机远程观察范围内,还只能飞到沙梁之上才能看见湖边情况。要是还是骑马在荒漠之中早就被发现了。

    其次,他还没有下马,没有在湖边留下一点珠丝马迹,造成了一定的假象。其三,张队长邀功请赏心切,深怕被别的小队先找到并抓住杨仁,才匆匆忙忙赶去附近地区搜捕。要不然,想从这些“夜老虎”眼下逃,那是真是势比登天还难。

    要是再迟个分把钟走,杨仁只怕是就要主动献身了。那队员说的还是对的,杨仁就躲在水里的胡杨树下。杨仁当时发现岸上是树木稀疏、无处可藏,就只好往水里去。当时拿定主义之后,扯下头上羊毛衫揣在怀里,就直接从马背之上,深吸一气,然后,一个标准的猛子扎进水中。

    应该说杨仁这长江边长大的,水性不错,猛子扎的水花也不大。杨仁潜到胡杨树下躲藏好后,就开始施展在武汉游泳时练就的那“水底换气**”。那些胡杨树粗大,躲藏在下面,人不下到水底那是发现不了的。

    不过杨仁也遇到了两个麻烦。一是这水温太低,杨仁的气血循环运行那可要比夏天快多了。二是这身上穿的保暖内衣还真是高级货,为了保暖,用的是那种空气只能出不能进的单边透气新材料。

    这一下,可就还害苦了杨仁。因为全身汗毛孔大都聚集在躯体和四肢之上。“水底换气**”可是要用全身汗毛孔来吸收水里地氧气!杨仁又不敢在水底乱动脱掉衣服,那样水底沙子一动起来,水浑了,肯定是要暴露目标。

    所以杨仁现在唯一能够来吸收水里的氧气的毛孔就只有头发和手上的毛孔了。当然主要靠的是头发上的毛孔。得亏是现在练成“周身是眼”,内在功力比在武汉游泳时又上了一个大档次,所以还能苦苦支持下去。

    这样一直苦苦煎熬,也亏得是这里的水里没有被污染。水不深,水里地空气也特别清新。含氧量比鲜也武汉东湖里的水里高多了。还能勉强支撑得住。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分钟,直到感觉水面上在波动,然后空中有个大大地影子掠过水面,确定直升机飞走之后,杨仁才象幽灵样的、慢慢的、无声的、把头伸出水面来,然后警觉的扫描四周。

    确定四周无人之后,杨仁又侧耳细听了一下。没有什么声音,才赶快上岸,因为水里实在是太冷。这时候,太阳也开始有点威力了,照在杨仁脸上觉得是温暖无比,这湖边沙滩的景色也不比海边差,真令杨仁想把沾在身上的湿衣服脱下来,在这里来个沙滩日光浴。

    但是。杨仁马上打消了这个荒唐地念头,转身走过去折了一根红柳树枝,然后又在芦苇荡里折了两根芦苇。随后,用一路用红柳树枝把自己的脚印扫平。观察了一下,然后一边扫平脚印,一边迅速向沙梁上的一处地方走去。

    杨仁知道既然这逃兵被发现了。这附近地区肯定是到处都有队伍在搜捕自己,现在肯定是走不成了,只能是“夜行晓宿”了。所以要找一个地方挖洞,供自己白天里藏身。虽然现在身上还是**的,但是多在外面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在沙里挖洞藏身也是有讲究的,据哈雷所讲的,挖洞藏身和沙漠里露营还是有区别的。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挖洞藏身要选在避风的地方,又要防止流沙地掩埋,这类地方往往是在沙丘之中的背坡上;二是挖洞藏身万万不可扎在红柳、胡杨树等植物附近,因为在有植物的地方。往往寄生着一些有毒的虫子。如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一种“塔里木蜱”。通常生活在红柳和胡杨树下,这种“蜱”携带一种病毒,人一旦被咬后,往往会引发一种致命的病(塔里木出血热),在十几小时内死亡。但是要是在冬季,毒虫基本都冬眠了,没有咬人的毒虫,挖洞藏身地点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