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二章 要好好利用宗室(中)

    朱棣没让宗室们迷惑太长时间,很快便说出了答案。

    “太祖皇帝规定宗室惟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但这条规定却只是针对大明本土的。朕如今分别移民海外和关外,这些地方目前均属化外之地,不宜设置流官,因此只得暂时加封有邑贵族进行管理……”

    最先隐约猜到朱棣心思的是宁王朱权。朱权脸上了然的神情一闪而逝,随即便换上了一副茫然无知的表情。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力出众而且功劳太大的下位者总是容易惹得上位者的猜忌,更何况朱权的亲王身份也非常敏感,若想平安,装傻扮痴显然是一种必要手段。

    随后谷王朱穗也反应了过来,他却不象朱权那么深沉,于是立即惊喜地嚷嚷道:“皇上是准备在海外和关外为我们分封属国?”

    虽然诸王分封各地,拥有王爵的称号,但是在藩府之外,没有封地和臣民,也不得干预地方事务。为了防止亲王和朝臣勾结,还规定亲王每三年才能到北京朝见一次。平时只能在藩府附近活动,外出要记录备案,不得离开藩府远游。配备给藩王官属中的长史之类主要官员,还负有监督藩王的任务,要定期汇报王爷们的表现(注1)。所以藩王们实际上只能关起门来称大王,出了府门就不能随心所欲地作威作福了。说实话,这种笼中鸟似的生活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的。

    然而令朱穗等人失望的是,朱棣却摇了摇头。

    “亲王郡王的年禄也不算低了,朕所虑者主要是远亲宗室。靖江王一系如今已有爵位只是辅国将军的宗室了。辅国将军的年禄为800贯,倒也能够过上富户标准的生活。然而下一代,便会有镇国中尉的宗室,再下一代,便会有奉国中尉的宗室,再往后的子孙则没有任何爵位。”

    “朕虽然规定不袭爵位者不再属于宗室,然而那些不袭爵者毕竟仍旧是朱氏子孙,朕也不忍心他们衣食不继。”

    众宗室对这个观点均心有戚戚,于是不约而同凝神静听朱棣后面的话。

    “朕刚才说了,在海外和关外之地暂时不设流官,而是由朝廷任命的有邑贵族进行管理……其中一部分有邑贵族的爵位,朕决定册封给镇国将军以下的宗室。考虑到海外和关外均是化外之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因此是否成为有邑贵族全凭本人自愿。诸位对此有什么疑问吗?”

    这段话很容易理解,但因为消息太过突然,因此有可能获得有邑贵族爵位的宗室们习惯性地高呼万岁圣明之后,不由默默地考虑着其中的得失利弊。亲王郡王们不能成为有邑贵族,事不关己也就没什么顾虑,于是七嘴八舌地提问。

    “皇上。那些能够获得采邑地宗室不就可以获得两份收入?一份是由朝廷提供地年禄。另一份则是从采邑获得地收益。”

    朱棣沉默片刻。答道:“也可以这么说。但宗室获得采邑后。朝廷不再直接提供年禄。而是由该有邑贵族从应缴税贡中进行抵扣。比如说朕将一名镇国将军册封为一等有邑男爵。若此人向朝廷缴税纳贡1000贯。由于镇国将军地年禄为1000贯。因此名义上此人就相当于向朝廷缴纳了2000贯。”

    朱穗还很年轻。自信将来还会生儿子。但由于宗室爵位地改革。后面所生地儿子却只能获得镇国将军之爵位。因此。朱穗对这件事倒是颇为关注。听到缴税纳贡地问题时。朱穗问道:“名义上缴税纳贡地数额多有什么用?”

    “因为交通不便、语言不通或风俗各异等原因。朕才赋予有邑贵族对采邑地管理权。但即便如此。有邑贵族仍然应该向朝廷缴纳税贡。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地道理。至于收取税贡地额度。朕则参照征收浮动田税地方法。任由有邑贵族自行缴纳税贡。但他人可以一次性向朝廷缴纳若干倍税贡获得该采邑地管理权。也就是有邑贵族对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