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章 有仇不报非君子

历史时空里。安克贴木儿被封为忠顺王不足一年就被鞑靼可汗鬼力赤毒死了。接下来便是这个脱脱继承忠顺王的爵位。或许是因为脱脱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或许是因为脱脱必须依靠明政府的才能坐稳忠顺王的位置(另一个历史时空中,脱脱曾经遭受他祖母的驱逐,最终只得依靠中央政府的干涉才重返哈密城),总之,脱脱这个忠顺王与其他那些获得明朝册封的外藩王爷有很大的区别。

    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永乐四年三月丁巳,大明设立哈密卫,以其头目为指挥、千百户、镇抚筹官,给印章,并设王府官。忠顺王府设经历、长史、纪善等官,以汉人庶僚周安、刘行、辜思诚等充任。忠顺王王府官的设立在夷姓诸王中是很特殊的,其制几同于朱姓诸王。另外,给忠顺王以金印,为其筑王城,都与其他羁縻卫所不同。哈密卫官员的设置也由朝廷掌握。朝廷的法令、诏书都要在哈密颁行,几同内的郡属。脱脱死后,永乐九年封免力贴木儿为忠义王。终永乐之世,哈密贡使频繁往来。

    当脱脱离开京城向哈密而去后,朱棣将精力重新放回在国内。

    朱棣对于鞑靼侵扰辽东一事耿耿于怀。强行实施了以据的政策后,除非所有的游牧民族都向中央政权臣服,否则大草原上必将掀起可怕的血雨腥风。但朱棣仍然不满足。因为他知道,目前臣服于中央政权的游牧民族力量还相对弱小,他们可以侵扰、袭击鞑靼和瓦刺部落。但还不足以令鞑靼和瓦刺真正臣服。为此,朱棣迫切希望大明的火器部队能够尽快的组建起来。

    令朱棣恼火的是。火枪的生产速度慢得让人发狂----官办手工业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和丰富的原料,吸干了民间的精华,每个月所生产的火枪数量居然只不过区区三千支!

    朱棣知道价值规律对手工业生产中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是有利的,但在官商、官营手工业中却很难发挥这种作用。管理官管手工业的是封建衙门,官员腐化、机构膨胀在这里也非常明显。因此,在官营手工业系统中,生产水平和技艺再高,它也是被埋在无组织力量的污泥中。常常随着无组织力量被扫荡而失传。但朱棣一直认为现在毕竟还是明初,**的问题应该不算严重。没想到新式火枪正式投入生产后,每个月才生产这么点。要知道,现在明朝有两百多万军户,即使只将其中三分之一装备火枪,那也需要六十万支!按照这种生产速度。近十七年才能完成军队的换装!

    十七年!朱棣绝对无法接受。

    于是,朱棣决定使用“流水线”生产方式提高火枪的生产速度。

    流水线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便是标准化。如果不实行标准化,那么由不同工匠制造出来的各种零件最终多半无法拼装成成品。所以,朱棣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更为精确的度量衡制度:工部存留标准母器,省城存留子器,州县存留孙器,定时校验。

    推广了“流水线”生产后。效率果然提高了不少。

    不过朱棣得陇望蜀,想要将生产效率更一步提高,于是又准备将主意打在“承包制”

    朱棣准备将除了制作大明宝钞、黑火药等必须严格保密的工场外,其余一律对外公开招标,竟标条件最佳的获得承包权。获得承包权后,工场主不再对官府承担除竞标承诺以外的义务。而政府需要的物资不仅不会因为工场被承包出去后而导致缺乏,反而会有所增加,因为“以一定的价格每年向政府卖出若干产品”也是竟标的硬性条件之一。

    承包制的实施会导致三个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匠户的力役将彻底被役银代替----另一个历史时空的永乐年间就已经产生这种现象了,但实施承包制将这种大大提前了。

    其二是工场所需要的生产物资以前由的方上无偿提供,以后的方上却不再需要承担这种额外的负担-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