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九十一章 建炎大变

来,建炎朝好象更正统一些,前景也一片光明。

    当然,两个皇帝地处境相同,也都在凑合。只不过,天承皇帝乐得当太平天子,什么事都不想管。而雄才大略的赵构却想有所作为。他在考虑找一个有足够威望地大臣来帮忙。

    这个人就是李纲。

    可惜他错了。

    李纲从一开始就不认同赵构的法统,他心目中唯一的皇帝是赵桓。赵桓驾崩之后,皇帝人选应该由太上道君皇帝来定,这才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这也是李纲所坚持的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

    在李纲看来,赵构不过是一个兵马大元帅而已,老实带兵去救太上才是正经。现在却登基称帝,简直就是悖逆之行。

    有着这样看法的人不在少数。

    “李纲太刚直,有时候,他的想法不太切合实际。”说到这里,吴敏微微叹息一声。

    雷声更猛烈,须臾,“哗啦!”一声,暴雨从天而降,眼前全是朦胧水气。

    远方,那群坐在地上的天武军士兵因为没有接到命令,依旧挺直着身体坐在地上,被白亮的雨幕笼罩。

    侍卫欲言又止,几次都想提醒杨华,可一看到他皱眉深思的模样,又悄悄地闭上嘴巴。

    杨华抬起头,从缸中舀了一勺酸梅汤给吴敏续上:“李相的人品我是很佩服的,可是……有的时候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吴大人的分析很有见地,杨华佩服。你继续吧。”吴敏刚才这席话直接从皇权和天下人心着手,说得头头是道,让杨华心中一亮,似乎把握到一些什么。

    他以前是一个单纯的武将,一遇到事总喜欢以暴力解决。可现在地位高了,心中有存有不为人言的野心,思考问题的方面同以往已大不相同。

    不过,吴敏同自己说这些做什么,难道他看透了自己的野心。

    想到这里,杨华心中一惊,抬头盯了吴敏一眼。

    吴敏好象很冷地样子,身体有些抖瑟,但却回了杨华一个雪亮的眼神,嘴角竟挂着一丝淡淡地微笑:“李伯纪食古不化,不知变通,当有此劫。

    且说,僭

    写信给李纲请他就任建炎朝的宰相后,朝中有人便看能为相。”

    “哦,赵构手下也有明白人。”杨华有些意外。

    吴敏,喝了一口酸梅。这个时候凉棚开始漏雨了。随他一同来文水的官吏和家眷们纷纷撑开油纸伞。

    一个卫兵张开雨伞罩在杨华头上,杨华一把将他推开:“给吴大人。”

    “是。”

    水珠一滴滴落下,落到雨伞上,落到杨华的铠甲上,出轻微的声音。

    吴敏有开始了他漫长地叙述。

    当赵构提出让李纲来应天府做宰相的时候,遭到了一众新贵的强力反对。其中,御使中丞颜歧反对得特别激烈,他说李纲不能入朝地主要原因是李纲不为金人所喜,若任用这么个主战派领袖做宰相,怕要惹恼金国。不如趁他还没来南京时撤消他的任职命令。

    当时,之所以拿金人举例,也不过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若再深说下去,就要扯到皇权法统,颜大人还没笨到在赵九面前说李纲不认同新朝的地步。

    可惜年轻地赵构听不出颜大人的弦外之音,痛斥颜歧说,金国讨厌的何止是李纲,只怕更讨厌我这个皇帝吧。

    本来,李纲对赵构是很不感冒的,也不打算去应天府当这个劳什子宰相。可一听到颜歧这么说,他的牛脾气就上来了,还非得当这个宰相不可。于是,李纲一路急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赶到了南京。

    李纲到南京就如吴敏到太原,让赵构大感惊喜。这样地重量级政治人物的到来像是给建炎朝打了一剂强心针。赵构亲派百官迎接,慰劳并赐宴,然后在大殿亲自接见。

    见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