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一章 悲喜交加 上

很多兄弟叔伯与自己争夺汗位。虽然最终仍旧由自己夺得但从自己掌权那一日一直到如今依然还有很多居心叵测的王公贵族在国内蠢蠢欲动企图将自己取而代之。因此当务之急便是要立时回去稳定局势安定人心。至于辽东这里只能待日后再说了。

    皇太极想到这次出征辽东再一次的功亏一篑不由得暗自下定决心回去之后必须要尽快推动后金立国以及迁都之事了千方百计的加强自己的皇权及统治力。否则每次出征在外国内的后方始终都让人难以安心。

    崇祯坐在金殿之上翻看着一道又一道的奏折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凝重眉头皱的也越来越深。忽然他猛地站起身将手中厚厚的一沓奏折重重的摔在案几上面引得站在殿内的文武百官浑身一震。接着崇祯脸色不善的恨恨道:“哼这么多日子来这篇篇奏折为何没有一件好消息?在辽东战场被皇太极的后金军打得节节败退国内的流寇不但没有被消灭干净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李自成、张献忠、徐过强等匪患不仅没有被彻底清除如今反倒全都成了为霸一方的草莽头子。难道我大明的官军真的就那么无用么?朝廷花了那么多金银扔在他们身上依然没有一丝起色养他们何用?朕真想将那些吃了败仗的将领全部五马分尸方能消去朕的心头之恨!”

    殿内的文武百官全都低着头不敢做声。崇祯望着这些人心中更是怒火万丈放声道:“说话啊!平日里你们高谈阔论起来一个个不都是头头是道么!今日怎么都哑巴了?嗯?”

    众臣依然默然不语。崇祯缓缓走下御台双目逐一扫过众人缓缓道:“朕真的不明白为何辽东吴三桂所部能够百战百胜从未有过一败。而其余的官军同样身为我大明的军队却不能够做到这点?这究竟是何种原因?你们谁能回答朕?”

    文武百官听闻此言纷纷将目光望向崇祯见到他的眼神向自己射来忙又低头不敢应声生怕崇祯会问到自己头上。一时间大殿内寂静无声。

    崇祯将所有人都扫视了一遍依然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崇祯好生失望不由的叹气摇头。

    就在此时一个虽然苍老但却不失洪亮的声音响起道:“陛下请恕老臣直言辽东吴三桂之所以能够一直以来未尝一败老臣倒是能分析分析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望陛下海涵!”

    崇祯回头一看见说话之人正是当朝大学士辅大臣周延儒。当下点头道:“哦?周爱卿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朕绝不会以言治罪!”

    周延儒再次躬身施礼道谢随后这才清了清嗓子看了看众臣注视自己的目光缓缓道:“吴三桂自几年前成立新军以来所参加过的主要战役一是在山东平叛之乱二是那次勤王伏击之战三是偷入后金腹地之战。前两战的特点都是在敌人完全没有防备之时予以突袭因此才能给敌人以重创。而第三战则是深入后金腹地烧杀抢掠后金的平民百姓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反抗能力因此才能被吴三桂所部屡屡得逞。”顿了顿又苦笑道:“虽然此举最终令皇太极回师北返解了辽东之急但此法却实在是有伤天合于全天下正义之士所不齿也与我大明一向秉承宽厚仁和的大国风范所不和。”说到这里殿中已经有不少大臣纷纷点头同意自己的观点周延儒心中一宽总结道:“因此老臣得出一个结论之所以吴三桂长久以来未尝一败并非是因他及手下英勇善战战力过人而是他屡屡采用从暗处偷袭之功。否则他及他的部下何来影子军团之称?盖因他从未在正面与敌人交锋过!”说到这里周延儒对崇祯躬身道:“老臣话尽于此望陛下明断!”

    周延儒的这一番回答讲的是有理有据事实清楚就连崇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他的理由。因此崇祯虽然认为周延儒有贬低三桂的意思却也从心底里有些认同他的观点。不过崇祯决不能就此下出结论说三桂能够获封如今的高位全是凭借狡计所得本身并没有真正的实力与敌人正面对抗。如果他承认的话那就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