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四章 东线战况

果德军从东普鲁士坚守而不是在维斯瓦河地区与俄军对峙东线地战况必然会走向另一种结果。

    而奥国人则受了他们总参谋长康拉德的影响希望立即动一次进攻以便使俄国的战争机器抛锚。因为这个想法可能对德国有利能使德军在法国进行决战时不至受到俄军的干扰所以德军统帅部也就同意了奥国人的建议。

    康拉德提出的计划是先用两个军团的兵力从东北方向攻入波兰再以两个军团的兵力部署在它们的东面以便从右翼掩护这两个军团的进攻。

    在敌人营垒当中情况也是一样。同盟者的一方对另一方的战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无论从军事原因还是从政治原因来说俄军统帅部都是希望先集中全力来对付奥国。因为在此时期奥地利正是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很容易被击倒。

    如果只留下一个德国就可以等候全国完成总动员以后再来从容应付。可是法国人的看法却与此完全不同。他们希望先减轻德军对于他们本身的压力因而力主俄军同时攻击奥国和德国。

    结果俄国人只好同意除对奥国实施进攻外同时也对德国动了一路进攻。但是他们对于这个额外的进攻在兵力和组织方面都是事先没有准备的。

    这对于战争初期的德奥联军来说。不啻是个非常有利地情况。

    在西南正面上俄军有4个军团分编成两个集团各辖两个军团预计采取向心方式。同时进攻加里西亚境内的奥军。在西北正面上俄军有两个军团预计用来进攻东普鲁士境内的德军。

    众所周知俄国人是秉性迟缓的而且组织工作粗糙所以他们似乎必然会采取一种谨慎的战略。可是这一次却打破了他们固有地传统。匆匆忙忙地在两条战线上都采取了直接进攻的路线。

    6月15日在德军攻入法国之后的第三个星期俄军由雷恩凯夫指挥的一个军团越过了东普鲁士的东边国界。接着。在7月19日和2o日他们同普里特维茨率领的德军第8军团生了遭遇战并在贡比仑地区击退了对方的主力。8月21日普里特维茨得悉。萨姆索洛夫的军团也从南边突入了东普鲁士前出到了他地后方。

    当时在东普鲁士的南方边界上德军有三个师进行防守而进攻的俄军却有十个师之多。普里特维茨在惊恐之中下令撤退。准备退到维斯瓦河后边来。

    这一撤退命令遭到德皇威廉二世地严厉斥责。德军统帅部急忙免去了普利特维茨的职务转而掉来了老将兴登堡并由鲁登道夫任其参谋长。

    鲁登道夫随即制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作战计划。他集中了将近6个师的兵力来对付萨姆索洛夫地左翼。这支兵力从数量上来说要比俄军稍少一些本来很难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鲁登道夫已经查明雷恩凯夫还在贡比仑附近所以决定作一次冒险。除留下少数骑兵作掩护外。把其余的德军全部抽调出来投到萨姆索洛夫的右翼上面。

    由于俄军两位军团司令官之间缺乏通信联络。而德国人对于俄军的无线电命令也比较容易地截获和被译因而使德军在执行这个果敢地机动时获得了很大的便利。

    德军采取向心的方向同时实施两个突击结果便摧毁了俄军的两翼合围了其中央部位的兵力实际上消灭了萨姆索洛夫的整个军团。

    如果说这一次取胜的有利条件并不是鲁登道夫自己创造地而是由当时地形势所产生的那么时间短暂地泰仑堡战役可以算是一个沿“内线”作战的间接路线的范例。

    鲁登道夫获得从西线调来的两个军以后随即用来进攻正在缓缓前进的雷恩凯夫把他赶出了东普鲁士。

    雷恩凯夫之所以消极怠惰开始是因为在贡比仑遭受了巨大损失后来则是缺乏有关敌军的准确情报。结果俄军在这些会战中损失了约25万人的兵力而且更严重的是丢掉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然而泰仑堡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