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卷一 第七十七回 各怀心事

上前跪倒向6仁与韩浩行礼。你是豪族又怎么样?人家带了大队的官兵突然围过来,你敢有什么动作马上就动手开杀,你再有家丁家仆也来不及调动。而田淑作为一根成功的墙头草,第一要点就是要明白自己是处在什么状况之下,不能轻举妄动。

    “濮阳田淑,见过6令君、韩都尉!却不知二位深夜带兵至此且带着某族弟级是有何意?莫不是田某犯了什么夷族大罪?田某一向奉公守法……”

    “够了!”这是6仁开口喝止住了田淑,再冷冷的瞪望了田淑数眼才问道:“这个被韩都尉所斩之人是你的族弟田高?”

    是!”

    “那好,我再问你!我于去冬腊月时命人张贴在城中的屯田榜文,你可否知道?”

    道……”

    6仁猛然提高了音调喝道:“知道?你既然知道,又为何将近三月才派人去收地?而且一众家奴个个都刀执刀剑,大有我不撤屯就用强之意!而你这个族弟田高竟然明知我是濮阳令还举众抗命,我都险些死在他的刀下。若不是韩都尉救援及时,只怕被斩之人会是我!田鼠(淑字同音叔,而6仁可不愿叫这种人田叔),你到底将官府政令置于何处!?”

    田淑心中暗暗一惊,猛然感觉到自己完全低诂了这个眼前这位没有什么名望可言的6仁。事实上在汉末时期,众多的世家豪族不断的兼并土地、聚集人丁,展自己的武装力量,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早就不把官府放在眼里,因此公然抗令,甚至是斩杀官员的事都屡见不鲜。

    当然这些豪族也不是真的就一点怕的事都没有。简单一点的来说,基本上就是小豪族怕大豪族,大豪族怕大世家(如荀氏、袁氏)。而那个时期,许多比较有名望的人其实都是由大世家捧出来的,背后有大世家撑腰。寻常的豪族因为担心大世家的报复,对这一类的人也是不敢惹的,只是6仁却明显不在此列。这田淑近两年实力暴涨,加上曹操也曾好言安抚过他们,得意忘形之下认为6仁这个无名之辈一听说是濮阳田氏就会让步,田淑就可以人财两得。

    其实田淑会有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也很正常,像曹操在特定的条件之下也不是让了步吗?只不过谁都想不到6仁是个穿越来的人,根本就不会买田淑的帐!而在田淑等人的眼中,6仁就是一号软硬不吃、执法极严的人物。

    好汉不吃眼前亏,田淑想想门前的这阵仗便知道自己现在硬拼不得,于是赶紧装起了傻:“令君明鉴!冤枉田某了!田某今日只是让田高出城较验未能及时上报的田亩,好迟一些向官府报籍备案,至冬时好按籍收回,并未让田高强行收回!多半是田高自作主张,亦或是想自占土地,所以才做出此等忤逆之事……令君明鉴,令君明鉴!田某可一向是奉公守法之人啊!若令君不信,田某愿将这些田产全数纳为官籍,以示田某清白!”接着便磕头如捣蒜。

    韩浩见状微微皱眉,扭头向6仁望去,正好6仁也皱着眉头向韩浩望了过来。二人对望了一阵,6仁又沉思了许久,却轻轻的叹了口气,上前几步扶起田淑道:“原来如此!那到真的是6仁冤枉田公了。田公,请起来说话。”

    田淑小心的站了起来,这才有机会真正在近处细看6仁。

    6仁扶起田淑,故作劝慰的道:“田公也容6仁直言,似田高这种的媚主恶奴,田公日后要多加留心,不可再用。否则这一类的恶奴在外狐假虎威,倚仗着田公之名横行乡里,只会败坏了田公之清誉,终有一天也会给田公惹祸上身。似今日之事,若6仁是一性急鲁莽之人,不经问话便挥军直入庭院,田公岂不死得太冤?”

    田淑赶紧打蛇随棍上:“是是是,令君所言极是!田某日后必会严加管束这班家奴!”

    6仁接着道:“我受曹公之命屯田安民,如今秧已入田,不便归还。且依先前政令,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