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卷一 第九十四回 无心插柳

“6兄,这位先生是……”

    6仁赶紧借介绍曹昂的机会来甩掉刚才的尴尬:“子修,这位便是荀公达荀先生。公达公,这位是曹公长子,曹昂曹子修。”

    双方各自见礼,而荀攸在见到曹昂的时候双眼才忽然一亮,心说这位曹大公子才像样嘛,至少在给人的第一感觉上要比6仁要强出不少。

    礼罢之后,荀攸便以主人的身份邀请6仁与曹昂去荀氏庄上小坐细谈。走出几步,6仁忽然轻轻的一拍脑门,低声自语道:“我真是白痴!这么简单的事我却想得那么复杂干嘛?”

    曹昂奇道:“6兄是想明白了什么?”

    “哦,也没什么,一点小事罢了。”说着6仁却向荀攸拱手微笑道:“荀公在此久候不易!”微笑是微笑,但微笑中带着那么点意味深长的味道。

    荀攸毕竟是他这一支族人的当主,不可能天天坐在道口等。所以之前是让族人先远远探视,现有军队的路过时来快马赶回来报知,他再赶到道口等候而已。方才听到6仁说“这么简单的事”时荀攸还以为6仁是想明白了此节,但是当6仁向他递过来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时,荀攸才猛然醒悟到,6仁应该是从荀攸亲自在道口等候一事上看出了别的意思……

    而此时此刻,荀攸才开始相信荀彧在信中所说的话,心中暗道:“这个6仁的确不可以貌取人……失策!看来是我自己太心急了!”

    ------------

    颍川书院,位于古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在历史上特别是三国时期是最著名的书院。因为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书院坐落在城郊。它原本是颍川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这所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水镜先生。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浙浙散开,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轻轻拨弄一下琴弦,音色圆润清脆。

    现在6仁便站在这所可称为“东汉第一学府”的主院中,微闭上双眼,用心感受着书院给人的那一份宁静与脱感。先前曹昂说颍川书院很可能在战乱中成为了一片废墟,但6仁却知道整个颍川或许会,但颍川书院却很有可能会保存下来。因为颍川灾祸主要来自于董卓在迁都长安之前的抢掠,倒霉的的颍川那些有钱的富户与世家,荀氏虽然也是富户世家之一,但有一个人却不可忽视,那就是荀彧的叔叔,荀氏八龙之一的荀爽。

    董卓当时为了招揽名望而征荀爽入朝为官,荀爽从布衣白身到平原相,从平原相到光禄勋,再从光禄勋升至三公之一的司空,前后仅仅九十五天,由此可见董卓把荀爽与荀氏一族看得有多重。因此即便是让李傕到颍川打劫,也会特意交待李傕要放过荀氏。现在6仁站到了颍川书院中,见颍川书院并没有遭到什么破坏,心中也在暗思自己的推断并没有错。

    只是没被破坏是一回事,颍川由于战乱之故人口锐减,从而导致颍川书院也跟着荒芜了下来却是不争的事实。往日到处都是谦谦学子,随处可闻朗朗书声的颍川书院,现在却冷冷清清的,尽是一片萧条之意。这是荀攸几个月前带着族人回到颍川后有派人来清扫整理,不然的话那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色真的会让人看着难受--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