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出 入京

    第一出入京

    “徐公子,你真的要把大牛带走吗?”

    七日后,张伯的一干丧事已了。徐再生备好行李,准备和大牛一起,离开这个小山村。

    “这是他爷爷的遗愿!”

    “哎!”张三公点了点头,“我晓得,我晓得。大牛他跟着徐公子,小老儿放心,放心着呢。只是如今世道不平,兵荒马乱,何处可以安身呢?徐公子如愿留在本村,小老儿做主,来春丈量土地,定给大牛多分几亩薄田,如何?”

    “多谢三公好意,只是小子主意已定,就此拜别。大牛,我们走!”

    “哦!”大牛闻声,紧张地不时朝着村东望去。正在徐再生疑惑之际,突见他高兴地蹦起来,“来了,来了,三娃子没哄我,他来了!”

    三娃子?他来干什么?

    只见三娃子背着个包裹,一脸激动兴奋地领着父母快速奔来。看见大牛,开心地叫道,“大牛,我爸妈答应了,我和你们一起入城做工!”

    入城做工吗?哦,前几天大牛问自己,离开家去城里做什么时,徐再生随口回了句,做工。没想到他们却当真了,并且三娃子还回家说服了他的父母。他的父母竟然会答应?要知道,三娃子才十一岁啊。

    三娃子的父母是个典型敦实的庄稼汉,家里上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整个张家村,可能就他们家境最为拮据。

    “徐先生,三娃子说您和大牛那娃要去城里做工。您看带上三娃子一起行不?家里孩子多,把他带走,好省点口粮给他弟弟妹妹。咱也不求多少佣钱,只要能饱暖就好!”

    由于平日里空闲,徐再生偶尔会教村里一些年幼的孩童们识字。所以颇得张家村人的敬重,尊称先生。

    徐再生看了看满眼期待,又瘦又脏的三娃子,暗叹一声,转身大踏步离去,远走多丈,才传来声道,“要去,就跟上吧!”

    背后传来一阵欢呼声和三娃子父母隐约的抽泣叮嘱。徐再生没有停步,一往无前。愁已尽,何需恨别离。

    一路经过金陂,易州,涞水,直达涿州。每到一个城市,徐再生根本不提找工帮佣的事情。而是走遍街头巷陌,专找那些传抄邸报的商贾。每每购得一张最新的邸报,他总会拿至客栈,闭门苦苦细读。

    大牛是无所谓,每日里各种新鲜的人景,让从未出过山村的他,开心的差点手足舞蹈。三娃子倒是想问,可是惧于先生授字时的威严,总是不敢开口。而他毕竟少年心性,几回下来,也随大牛一起欢闹起来。

    “咦?孙元化?”这日在涿州停歇,邸报上的一个名字立即吸引了徐再生的注意。从这些日邸报上的信息,徐再生已经得知,孔有德,李九成等人已于去年在山东叛乱。由于朝廷和登莱巡抚孙元化等应对措施不利,叛军连陷都城,山东局面糜烂。

    不久前,登州失陷,孙元化自杀不成,被俘。可能是孔有德念及旧情或者有其他考虑,又把对他曾有收留之恩的一干上司放回京城。孙元化等人回京不久,被言官举发,诏送镇抚司。

    “孙元化!”徐再生站起缓缓踱步,若有所思。对明末历史微有了解的他知道,如无意外的话,几个月后,这个明王朝最后的科技精英,徐光启的得意门徒,即将被弃市。

    说起明末的风云人物,大多数人热议的都是袁崇焕,毛文龙,李自成,张献忠。提起孙元化,历史迷们即使有些耳熟,可能对之也了解甚微。他的生平不复赘述,只提几个名字就好。他们是徐光启、汤若望、孔有德、耿忠明、李九成、尚可喜……。

    徐光启和汤若望,可算孙元化的良师益友。而孔有德,耿忠明等,却都曾是孙元化的部将。孔有德等人在叛乱失败后投降后金,使得明王朝在与裘膻军事对抗上唯一的火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