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六章 改革改革

    进入八月末的天气似乎越来越变幻莫测,早上起来还是一片晴朗、万里无云的天气,到了将近十点的时候却突然变得阴云密布,从黑海上吹来的东南风也一阵儿紧似一阵儿,眼看一场大雨即将到来。

    老伊万即将远赴米洛维采赴任,这两天家里来的客人也比较多,各式各样的宴请也接踵而至,他和瓦莲京娜都忙碌的很,连带着潘宏进也不得安生。

    今天中午本来也有一场宴会,不过潘宏进没有参加。今天早上接到了叶菲娜的电话,说是有重要的事情商议,让他务必在中午之前到苏沃洛夫大街的文艺公寓去会面。

    眼看着就到十一点的时候,随着“喀喇”一声雷响,阴沉的如同一块黑布一般的天空就像是突然被捅了一个窟窿,瓢泼般的大雨哗啦啦的下了起来。

    潘宏进从别墅里出来,开车顺着滨海林荫路北行。

    车载收音机里正在播放敖德萨新闻台的国际新闻节目,敖德萨地区颇具名气的“民主瞭望”节目美女主持人普拉斯科芙娅用她那略带沙哑的性感声音,播报着南非约翰内斯堡三十万矿工工人大罢工的最新动向。

    车子驶过码头,透过淌满雨水的车窗,可以看到码头装卸场入口处悬挂着码头工人罢工委员会号召工人罢工的条幅。这场从两天开始的罢工,是由所谓的“敖德萨左翼团结工会”组织的,仅从字面的意义上,也知道他们效仿的是波兰团结工会运动。至于说他们提出来的要求,也完全不具备系统化的纲领雏形,只是要求提高工资、实行35小时工作周制度,基本上完全属于经济方面的诉求。

    不过即便如此,这场罢工带来的影响力也很大,短短两天,敖德萨码头工厂的四千多工人加入了罢工队伍,并且有进一步向其它领域蔓延的征兆。

    敖德萨市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罢工束手无策,负责调解的官员与团结工会的工人代表进行了几次磋商似乎也没有什么成效,这件事到现在还是这么僵持着,看不到解决的契机在哪里。罢工的工人乐的在家里享受清闲,这两年连续出现的罢工活动给了他们一个很有帮助的提示:但凡是罢工,不管时间多长,工资总是会照开的,而且还会有更多的奖金。

    从雷布尼扎回来的这两天,潘宏进专门研究了一下目前苏联境内的民主运动情况,他很惊讶的现,尽管现在到处都在呼喊所谓的“民主”,但真正具有明确性纲领、系统性诉求以及严密组织结构的民主派组织还没有出现。

    叶利钦还是莫斯科市的第一书记,他还在努力将自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候补”头衔摘掉;鲁茨科伊的名字还不为人所知,他还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提心吊胆的窥伺着权力;“大神”哈斯布拉托夫还在普列汉诺夫经济学院教书,拿着他每节课15卢布的课时费;索布恰克还蹲在列宁格勒州立大学岗位上做他的愤青,只是时不时的会为了拿几十卢布的稿费,而在呼吁民主的报纸上表两篇攻击力并不是很强的文章。与这些人相比,倒是丘拜斯先生有了点名气,他在列宁格勒搞了个“改革”俱乐部,还接受了一家英国民主基金会的二十万英镑的资助,并为此很荣幸的进入了安全委员会列宁格勒局的监控视线。

    而与尚且籍籍无名的民主派斗士们相比,现在在苏联各地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的竟然都是真正的极左翼组织。比如说活动在整个乌拉尔地区的“工人”组织;在列宁格勒组织集会、游行示威的“工人斗争”;莫斯科的“社会主义工人同盟”以及在西伯利亚、远东地区颇负盛名的“工人民主”等等。这些组织提出来的斗争口号,都是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摒弃斯大林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等。

    正所谓不研究不知道,借助着安全委员会内系统而详细的情报资料,潘宏进总算是真正的感触到了现如今苏联国家内部大时代潮涌的气息。他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