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五章 手上最多的

    第八十五章手上最多的

    可在潘宏进看来,即便是这么低廉的价格,在他眼中同样是有利可图的,而且利润相当丰厚。

    乌拉尔军区地处北荒,冬季气候极其寒冷,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天气也并不罕见,因而在这里服役的部队酒制品供应是必须的,在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像乌拉尔军区、远东军区等地处极寒地带的大军区,士兵日常酒制品供应都是有很高定量的。

    也许同推向黑市相比,做酒制品的军供的确相对的利润较低,但耐不住它量大,薄利多销的原则想必是个商人就能明白。

    最重要的是,潘宏进走这条路并不是单纯为了牟取酒类军供这一条利润,关键一点,他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在乌拉尔建立一个利益网络,将类似哈里东这样的人拉进他的圈子。他可以为哈里东提供敖德萨出产的伏特加、葡萄酒,甚至还可以为他提供一些从土耳其人那里走si过来的高档消费品。而反过来,哈里东当然也可以为他提供一些东西,比如说那些藏在山沟里亦或是某个掏空山体而形成的仓库内的数不清的军火武器。

    有人说苏联解体之后,军火走si最为严重的前苏联地区是乌克兰,是摩尔多瓦,可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如果单从量上算的话,苏联解体后走si武器最多的地区还要数乌拉尔。只不过相比起乌克兰人和摩尔多瓦人,俄罗斯人要显得更败家一点,他们在乌拉尔卖出的不是军火武器,而是拆的七零八落的废旧钢材。

    重新投入生产的“勇士”伏特加在口感上的确要比乌拉尔现在采购的军供伏特加更上乘,如果放在别的地方,一普特不到三百卢布的价格潘宏进绝对不会接受。但在哈里东这儿,他却不会有任何异议,尽管他知道哈里东不可能以这么低的价格将货物提供给军区,甚至会转手以高价将从敖德萨进来的酒卖到乌拉尔地方黑市。

    可是这些潘宏进都不在乎,钱不可能都让一个人赚了,只想着独自财的人永远都会是穷光蛋,甚至会不得好死,这是他前世就明白的浅显道理。

    “宾格尔斯克那边在乌拉尔有关系吗?”潘宏进从风衣口袋里掏出两支雪茄,将其中一支递给哈里东,看似无意的随口问道。

    “谈不上有什么关系,这还是过去克拉诺夫定下的采购合同,”哈里东将雪茄送到鼻子下面闻了闻,似笑非笑的说道,“不过要是想变更的话,恐怕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这里面涉及到的利益点太多了。”

    克拉诺夫是哈里东的前任,那也是位少将,四年前正是因为他的问题引了苏联高层的震动,其时安德罗bo夫刚刚上台,国家安全委员会顺藤mo瓜,揪出了一大堆的蛀虫,案件最终导致内务部部长谢洛科夫大将畏罪自杀。

    哈里东当然不可能给他的前任留什么面子----尽管两人都是“蛀虫”,就像他说的,克拉诺夫在位时的政策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调整,就是因为牵涉到的利益面太多,没有“足够”的好处,他懒得去得罪人。

    又mo索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雪茄钳,咔嗒一下将自己手中的雪茄钳去头扎,潘宏进笑眯眯的说道:“既然是哈里东叔叔您的前任定下的合同,那现在就改了吧。就是我带来的这种伏特加,一普特两百五十卢布,我负责供货,叔叔您负责开单接收。”

    话说完,雪茄钳随手扔到哈里东的面前。

    哈里东笑而不语,他拿过面前的雪茄钳,放到眼前看了看。钳子是卡环式的,一面有一个指环可以套在两根手指头上,钳烟的时候用力一捏就成。黑帮电影中,那些黑社会的大哥们喜欢用这东西断人手指头。

    不过潘宏进扔过来的这个雪茄钳非同一般,一眼看上去金灿灿的,拿在手里却是沉甸甸的,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不会认为这是黄铜的,亦或是什么镀金的铅块子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