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五节 马关血战

的时候日寇展开了反击而且是以明军想不到的方式展开了反击。泷川一益竟然在城内造了两百来门重型弩炮而且还储备了大量的“炮弹”----巨大的石块。

    显然这一威胁是卫平与李舜臣两人都没有遇到的。虽然从技术角度来说弩炮已经被淘汰了可是在这里弩炮却成了明军最头痛的事情!

    泷川一益造的这些弩炮都需要一百二十人操作而且还需要十多匹骡马拉动显然非常笨重不过威力也不可以小看其安置在城楼上射程甚至过了明军的火炮只有舰队一级战舰上装备的重型青铜炮的射程才勉强的过了这种弩炮!

    也正在卫平部署炮兵阵地的时候日寇的弩炮开始了射击如不是卫平的侍卫反应及时将他拖了下来恐怕在日寇的第一轮射击中卫平就要以身殉国了。吓出一身冷汗之后卫平立即命令炮兵撤退。还好弩炮的威力虽然大射程也足够远不过这射度就太慢了一点明军在损失了几门火炮三十多名炮兵之后也惊慌失措地撤了下来。

    火炮压不上去那就难以攻占马关。当日明军都在弩炮的射程之外呆着一时之间怎么攻打马关成为了所有官兵讨论的话题。而卫平也充分的调动了“群众”的力量在第三军公开悬赏。谁要能提出有效的攻城手段那就将得到他那一份战利品!结果在利益的强大驱动之下当日就有两名军官提出了两个有效的办法。

    第一名军官提出的办法是筑高墙将火炮置于高处这样敌寇的弩炮就威胁不到火炮而明军的火炮还能够增加射程以此压制楼上的敌寇弩炮。而第二个军官提出的办法是建造炮车用炮车将火炮前送。这样炮兵转移迅可以在后方炮火的掩护与支援下推进以压制城内的日寇弩炮。这两人的办法结合起来就能有效地压制日寇的弩炮了而且这两名军官还是两兄弟显然他们也是一起想出这个办、法的最后也就平分了原本应该属于卫平的那份战利品。

    确定了这种战术之后卫平立即组织起五千人员另外还让后面跟上来的两万朝鲜官兵也加入了筑城的行列之中。两日之内一座高五丈底部宽八丈顶部宽三丈长约两里足以部署一百五十门火炮的土城建好了。如果按照工程度来计算的话这肯定是世界一大奇迹看来战争所产生的动力比任何促进作用都要明显有效吧。

    建好土城之后卫平立即将一百五十门火炮运了上去。他还为这些火炮准备了充足的弹药。为了保证炮击的持续性那两万朝鲜军队也担任起了后勤运送的工作将运输船卸在海滩上的弹药运送到战场上来。

    而赶制的一百门炮车也都已经造好了。这是一种需要由四匹马拉动的重型炮车非常的粗壮虽然行进度不会很快不过却足以承受起火炮射击时产生的强大冲力而且每辆车还可以连同携带数十炮弹与射这些炮弹需要的火药五名炮手也都可以随车前进只在作战的时候才需要下车。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卫平立即对马关动了第二次进攻。几乎同时李舜臣的舰队也在南面加入了战斗。这次舰队没有采取抛锚炮击的战术而是在航行中进行炮击这样如果日寇的弩炮攻击舰队的话那么战舰还可以躲避。而李舜臣在每艘战舰上都专门安排了一名瞭望员观察日寇弩炮的动向如出现日寇弩炮威胁的话舰队就立即散开以保证战舰的安全。

    这次明军没有给日寇多少机会。一百五十门火炮在近千名炮兵的操作之下以一种难以想像的度将炮弹砸向了马关城。不到半个时辰马关西城楼上的所有弩炮都被摧毁而且城墙顶部也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这时候那一百辆炮车也出动了趁着日寇城防松动的机会这一百辆炮车压到了距离城墙不足八百步的地方开始猛烈轰击城门与城墙目的就是要把城墙轰塌为步兵进攻创造机会。而后面的一百五十门火炮并没有停止炮击而是用猛烈的炮火压制城墙上的日寇让日寇无法组织起反击甚至连头都无法抬起来。而城内那些缺少了观察与指挥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