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八节 骑兵火力线

已经完成了突击行动正准备撤回白羊王**队的后方而杨天奉亲率一万名骑兵断后。结果他们被一支三万人马的奥斯曼骑兵拦截了下来。在几乎失去了与其他部队的联系而且没有任何时间让杨天奉来部署防御阵地的情况下杨天奉极为大胆的选择了用骑兵临时组织防线将一万名骑兵排成了三排战线这些骑兵都没有下马作战而是直接用马枪在马背上组织防线。

    这是骑兵第一次在马背上用马枪进行大规模作战而且这也是明军乃至全世界军队第一次采用如此的骑兵战术。当时杨天奉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所以只能孤注一掷结果这场战斗给骑兵提供了一种新的作战方式一种能够将火力与骑兵的机动能力完美结合起来的战术一种将会对骑兵作战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战术就此诞生了。

    战斗的经过并不复杂奥斯曼帝国的骑兵现明军就一万人左右而且也排列成了宽大的骑兵战线所以立即就动了冲锋。不过明军并没有冲锋而是在杨天奉的指挥下用马枪进行了一次大“屠杀”。虽然马背上的骑兵在使用马枪的时候必然会降低射击精度不过这对大规模作战来说影响并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明军必须要在战斗中保证弹雨的密度也就是射击的度。

    十装填的马枪在这里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而且三排战线的骑兵轮番向后撤退。打完了子弹的骑兵自动撤到最后面去装填子弹由后面的一排骑兵来顶替他们。虽然骑兵的战线在不断的后退不过战线上的枪声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而且弹雨非常的密集在第五军骑兵战线前一百步的范围简直就成了奥斯曼帝国骑兵的禁区任何进入这一范围的奥斯曼骑兵都将遭到如同暴风雨般密集的弹雨打击。

    显然奥斯曼帝国的骑兵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他们的进攻就彻底的失败了。在用马枪杀伤了两万多敌人之后以逸待劳的明军骑兵动了反击。现在他们丢掉了马枪拿起了短铳与战刀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已经彻底失去了胜利信心的奥斯曼军队被彻底的击溃了。杨天奉在明了一种新的战术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场完全的胜利。

    后来杨天奉充分的总结了这场战斗的经验与教训改进了其中的一些缺陷并且扩大了使用范围。后来第五军在进行训练的时候杨天奉还让骑兵在慢推进中试验了使用马枪作战的能力结果也让他感到比较满意。只要战马不快奔跑以战线方式推进的骑兵部队可以在进攻中有效的挥出马枪的威力。显然这丰富了骑兵的进攻战术同时也让明帝国的骑兵在告别了弓箭之后。第一次在进攻拥有了一种有效地杀伤距离达到了三百步的武器。

    这次梁岳所采用的正是这一战术。当然梁岳早就从杨天奉的战斗总结报告中掌握了这种战术而且近卫军也进行过几次相关的训练。相比而言近卫军的纪律性还要更好一些。只要能够保证战线平行推进并且保证一条战线上的官兵能够同时射击同时前进同时撤退。那么这种战术在稳步进攻中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能够在稳步推进时击溃敌人迫使敌人逃跑的话那还能迅的把骑兵的度挥出来最终歼灭敌人。

    按照朱祁钰的吩咐这次梁岳只安排了五千名官兵来对付西南方向上的阿拉伯骑兵而他自己则带着另外一万五千名近卫军去了别的战场。留下的这五千名官兵在一名上校军官的指挥下迅的排列成了三排骑兵战线。这次他们抽出的不是刀鞘里的战刀而是别在马鞍后面枪筒里的马枪。

    三天战线上的近卫军官兵迅的做好了战斗准备而每一条战线正中间都有一名负责指挥战斗的军官。这名军官的位置稍微靠前一点他没有用枪作战而是用手里挥舞的军刀来指挥每一次的射击以此尽量集中火力。而与这五千明军骑兵对阵的正是那一万八千名阿拉伯骑兵。

    在不了解明军骑兵新战术的情况之下阿拉伯骑兵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通过明军骑兵的阵型判断明军要与他们打对攻战。显然在阿拉伯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