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十四节 顽固的敌人

人在西征的时候就开始逐渐皈依了回教很多金帐汗国都是以回教立国的比如当时在西亚地区的蒙古人就全部信奉了回教。这也影响到了元帝国作为蒙古人建立的中央帝国元帝国的统治阶层将回教带到了中原地区并且扩大了回教在中原地区的影响。其实在元帝国的残暴统治下回教在中原地区是有民众与思想基础的只不过元帝国很短命。如果元帝国的统治能持续更长的时间的话说不定回教还真能在中原地区成为主要的宗教势力!

    明帝国是在元帝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明初的时候回教的影响力仍然是很大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三宝太监郑和这个第一个走向海洋的明帝国航海先驱信奉的就是回教而且一生的梦想都是能到麦加圣地朝觐一次。而在明帝国新征服的疆土上有着大量的回教信徒蒙古人以及西面的亦力巴里这些都是回教的传统势力范围。虽然明帝国的主体即汉族中信奉回教的人只占了极少数的一部分而已。不过在朱祁钰成为了回教的最高精神领釉的时候这个问题也许就要出现改变了。

    从根本上讲明帝国的皇帝是绝对不喜欢回教的朱祁钰选择成为最高哈里这只是为了控制回教而已而控制回教的基础就是不能被回教给反噬了。如果最后回教成为了明帝国百姓的精神基础的话那朱祁钰就彻底的失败了而且是最为惨痛的失败。而且回教本身与皇权也是相抵触的。明帝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地权力。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明帝国地所有宗教以及宜宗教(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不是要成为皇权的替代品而是要成为皇权的工具或者是根本就不干预国家政治。这才是皇帝所需要的思想而任何对皇权构成了威胁的思想都将被视为威胁。显然朱祁钰绝不希望看到这样地事情生不管怎么说他绝不会容许回教在明帝国广泛传播。更不希望因为自己成为了回教的最高精神领袖而导致明帝国百姓皈依回教!

    朱祁钰给于谦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要让于谦做好准备工作要用一切办法来限制回教在明帝国境内地传播。虽然朱祁钰无法决定明帝国百姓的宗教信仰但是他可以用一些手段来限制回教地传播甚至做反面的宣传来对付回教。

    第二封信就是写给段灵的当时段灵虽然是帝国公立大学的工科名誉教授但是段灵在大学里的朋友是很多的。也是朱祁钰所熟悉的人中间对大学地情况比较了解的一个而朱祁钰这个大学的荣誉校长反而对大学的情况很陌生。而这封信地目的就是要段灵挑选几个精通回教教义地学者。将这些学者秘密送到迪亚巴克尔城来协助朱祁钰修改回教的教义。也就是修改《古兰经》。

    整个修改《古兰经》的工作花了掉十年的时间最后参与的学者达到了上千人其中还有不少是明帝国的回教神职人员。当然这些人的主要身份是明帝国的臣民而不是回教的信徒。这也是新旧两套《古兰经》的来历了当然旧的《古兰经》指的是当年穆罕默德在创立回教时用的那一本而新的《古兰经》就是按照朱祁钰的意思全面修改之后了的这一本。而两套内容相互不过中心含义几乎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还有许多地方相互抵触的《古兰经》成为了回教众多教派出现的根本原因从此也就产生了回教内部的矛盾与斗争甚至成为了战争的导火索!

    当然这些工作都是很需要时间的朱祁钰这次有着充足的时间来做这些工作。而他当时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将一名哈里派到了奥斯曼帝国去让这个哈里去代表他让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向明帝国臣服。在朱祁钰看来这样做的希望其实是不大的毕竟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不是笨蛋虽然他信奉回教但是他绝不会轻易的把整个民族的命运交给敌人即使这是神的旨意他也不会这么愚蠢。至于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到底相信还是不相信有阿拉真主存在这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当然朱祁钰既然不抱多大的希望所以他也在做着积极的战争准备工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