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章 现代管理

 而这种精密细致的管理方式,却带来了一个张晓星意料之外人才。共和五年,上海的中华书局出版了一本名为《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的xiao册子,在出版之后只卖出了数百本,甚至在以后的1o年里这本书一共只卖出了8oo本。

    不过,它让翻译者成了中国企业界的知名人物。这本书就是全球管理学的奠基之作、美国人弗雷德里克-泰勒出版于1911年的《科学管理原理》,泰勒在本书中提出的科学管理理念,让管理成为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人文科学。

    翻译这本书的穆藕初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留美学生,他曾为此几次拜访过泰勒,是惟一跟这位伟大的管理学家有过切磋的中国人。更有意思的是,穆藕初译文的中文版竟比欧洲版出得还要早。

    穆藕初所学除工厂企业管理之外,出身棉商的他在美期间直接到当时美国棉业最达的德克萨斯读书,这一读就是八年。

    从怎么种棉hua、种好棉hua,到棉hua怎么纺成纱、织成布,怎么样办厂,怎么样有效的管理工厂,他是有目的、整套有计划的系统学习,而这时全中国像他这样有计划,跨专业、多学科、成套学的留学生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

    为了将这位大名鼎鼎的管理学专家nong到手里,张晓星可是费劲了功夫,不但出动了自己的父亲,四处寻找人脉,甚至是决定将他的新式转杯纺纱机成品设备跟穆藕初的兄长穆湘瑶进行了条件jiao换。

    “藕初,你看如何?那位南洋的少东家邀请你的心思倒还真是十分诚心呢?这种高端的纺织技术居然都舍得拿出来……”穆湘瑶自然明白他兄弟的价值,如果一辈子只窝在一个xiaoxiao的棉纺厂里才算是屈才了呢。

    穆藕初拿着南洋救灾会的一份《项目管理培训书》说道:“这家公司的实力倒是不错,不过为什么最近才听说有这么一个公司?”

    穆湘瑶知道他已经动心了,笑道:“你管那么多做什么?人家展得快不行吗?在港口上那几艘万吨**可做不得假!”

    穆藕初点点头,他知道自己已经动心了,作为一个曾经见识过世界大工业是怎么回事的中国人,而中国地民族工业却仍然处于一种xiao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这已经与国际脱轨了,如果想要迎头赶上,必须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管理方式。

    所以穆藕初受到邀请的几天后,便坐上了从上海到青岛的火车。穆藕初的到来自然是让张晓星他们十分高兴,当拎着皮箱来到青岛的穆藕初出现在火车站的时候,张晓星已经等在那里了,张晓星自家知道自家事,他虽然知道后市一些管理知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现在他缺少的就是向穆藕初这样的管理型人才。

    看着这位穿着西装的男子,张晓星不禁有些ji动,说道:“湘玥先生,我对您可是久仰了,您的《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我就曾经拜读过,这本书对现在我们国家还处于粗犷式的管理方式和xiao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阶段的工业,可谓是一泓甘泉啊!”

    穆藕初笑道:“张先生过誉了,张先生能够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将自家产业展到如此境界,这才叫人不得不佩服。”

    听穆藕初这么一说,张晓星都不进脸红,自己能够将工业基地展到现在这种境地,更多的是因为那个mi雾海湾当中的轮船,以及轮船上面的大量物资,那些轮船可不只是有武器,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机械,那些最新地电子设备张晓星没有动,那是那些其他的成批纺织设备,钢铁冲压设备等等已经让他受益匪浅了。

    张晓星曾经去探查过,那些货轮上面各种物资极其齐全,几乎能够满足他整个工业体系的需求,只是因为现在虽然拥有设备,却没有足够的工人,这些设备才被暂时的放在mi雾海湾当中,没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