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七章、爹手上有烧火棍

送我回家,回玉龙溪的勇气,都没得了。两个人就像那电影里的地下工作者那样,匆匆忙忙地,站在沱江河边上,蔬菜市场的一个转角处。这是一个老是没有人到。纵然是有人来,也是为了丢垃圾的胡同边边上。

    就这样,我们两个只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可怜哦,连手都没有抓一下,只匆匆忙忙地,谈了几分钟。这样子,就算是我们分开之后,第一次的约会了!更让我难过是,他还常常露出来我们一边谈着,眼睛就一边就左斜右看的样子。像个当年上海的地下档。

    看到他变成了这个模样,我的心,就直酸。

    回到家里,我想了几天,不想再在这个气人的,没有脸面的玉龙溪,过下去了。是啊,我已经没有了工作,那怕就是个临时工,花了我家里好多腊肉,好多酒的临时工,也被那女人一告状,就给告丢了。

    我也不想到这鬼地方,再找什么工作了。我更不想一天到晚,看到我的妈,我的爸。还有那些亲人们,一个个那一副悲凄凄的,天天就像是死了人的样子。好像他们女儿,从此以后,就完全没有活路了一样。

    向阳花,我就是要活出个样子来。

    向阳花,一定要闯出一片自己的天下。给你们这些人看看,信不信?

    我去的地方,我早就有了目标。那是有我们很多凤凰玉龙溪人。那里叫做东纽约长安。

    这个地方,离香港只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孙先生先生先代故居上沙村,在东纽约长安最有名气。

    上沙,古名叫作长沙,又名沙溪。先辈祖先因为居家生活的地点是在海边的一带长沙上,方才这样取名。远在八、九百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形成了村落,因为此地的地理位置极好,背山面海,可耕可渔。村内有曹、梁、王、蒋、甘等姓氏的人杂居一村,后来孙姓人氏从外地迁入,子孙繁衍众多,反客为主,遂大姓,现在上沙村仅存有孙姓之外的曹、梁两姓。

    孙氏祖先常德公,在元朝末期(约公元一三五零年)受到张士诚、朱元璋等民族格命思想的影响,因而与东纽约的何真交往很好,所以也就由南雄珠玑巷迁来上沙村定居,到了第五世房礼赞公搬迁至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根据孙先生故居”孙氏家谱”所载的”始祖、二世、三、四世祖,都在东纽约上沙乡居住,五世礼赞公才从上沙迁走,先辈的族谱仍以上沙作为故乡”。

    在上沙最好看的,要数孙氏宗祠。

    孙氏宗祠,始建于明氏中叶,清同治初年,香山(中山市)左步头宗亲赞助增建了宗祠,方才使祠宇显得巍峨壮观,形状如踞一般,并于宗祠落成之日馈赠楹联,叙述孙氏世系源流,意赅言简,以教导后人不忘先祖恩德。楹联云:莘子姓于家乡,木有本,水有源,五代箕裘开莞岭;妥先灵于寝庙,宗念功,祖念德,三房俎豆贡香山。

    长安镇上沙村中山大道,隔广深公路对面的山麓,有一座明代古墓,这即是孙先生先代三世祖坟。它背靠着山,面向狮子洋海口,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冬重修。在花岗岩墓碑上方横刻有”崇荫堂”三字,墓碑中间竖刻”明授登仕郎、显三世祖考礼湮孙公之墓”。

    此礼湮公墓未修之前,原仅是一个极为普通的土坟。同治三年。香山孙氏后人渡过滚滚大河,捐资重修了这个公墓。他们没有想到这里的风水如何,只知自己的先祖既然来源于上沙,就应当认祖归宗,以不忘先代福德渊源。饮水思源,为孝心驱使来此重修公墓。可以讲,此墓保存的意义,不在于风水如何龙脉是否?!而是充分证明一个事实:中山市翠亨村孙先生先代系来源于长安镇上沙村。

    中山公园的正门,一尊孙先生先生浮雕像高高矗立眼前,不由使人心生崇敬之情。沿着公园水泥路面徐徐前行,路面两旁是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清澈的小河上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