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四百九十七章 堤坝


    “讨贼之威……”另一个文官要好一些,虽然也想呕吐,不过好歹是把不知什么内容的呕吐物又咽了回去,他也是惨白着面孔,颤抖着声音说道:“真是威武,威武啊”

    “是啊,当真威武”

    一群人并没有站在高处,因为这里是普通的坊区,那些贵族和高级文武大员不会住在这种地方和普通的百姓杂居。

    这一群文官,高不过六品,低只是从七,大约是最近几科的进士,留在京里的时间不长,才散馆转正,或是授以部曹之职,积攒了一些银子,在这种近城门的地段不大好的坊区购买宅院,接来家眷一起居住,这样,他们才能从寺庙或是会馆里脱身,摆脱一个人孤苦伶仃的日子。

    要知道,他们只是低品文官,要是只靠俸禄吃饭的话连自己也养不活,只能靠分点常例的冰敬炭敬什么的增润一下,然后就是靠借债度日了。

    因为穷,买的宅子也不大,这会儿两边打的如此惨烈,他们倒也是胆大,借着一点杂物就攀在院墙上观战,几轮下来,原本是五六个人一起看,到最后,就只剩下两个人了。

    崔浩也撑不住了,又略看了一会,觉得幼军虽然损失也很惨重,特别是他看到了曹铎一个人带来的损害,按他对战争的了解,有这样一员勇将,对手可能会很快崩溃,因为士气会受到严重的打击而归零,没有士气,则自然会四散奔逃,最后被鞑官们骑着马挥着刀全部杀死。

    做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他虽然有忠勇报国急君之难的想法,但早晨一到长安街,看到耀武扬威的鞑骑在肆无忌惮的杀害过路的小官和吏员时,崔浩还是选择了走避回家。

    他身边的杨继宗也是如此,两人住处相隔不远,一并上朝,又一并逃了回来。

    回家之后,写帖子叫人去请了几个知交好友过来,预备谈论今天的事,不过,还没有说上几句,外头喊杀之声震天,他们按捺不住,这才有了适才的一幕。

    对几个酸腐文人来说,眼前的战场杀戮实在是太血腥,太沉重了。他们只看过孙子兵法,哪里能看的懂眼前的阵法和兵种之间的配合与调度,哪里听得懂各种鼓声的不同,哪里能分的清旗帜是代表什么含意,哪里能知道,眼前这惨烈的厮杀,随便是哪一方,都是负出了十倍于其它普通军人的勇气和坚韧

    一般的战斗,在两千人不到的规模上,可能就是一方有几十个敢死之士,付出几条人命之后,另一方的战场就可能会瓦解并且崩溃掉了。

    就算双方都是精锐,在有百人左右的死伤时,肯定战线就会松动,两边都会有意识的后退,军官也不会逼的太紧,然后战争就会拖长时间,或是利用地形游走,或是短暂的脱离战斗,在休息好之后再来一次,直到出线不可预料的变化时为止。

    而眼前这一场战斗已经足有三百人以上的死伤一般来说,十成左右的死伤是一支军队可以支撑住的极限,而鞑官也好,幼军也罢,都已经超过了这个心理极限

    这无疑是一场你死我活,无法后退和从容再来的战斗。

    对幼军来说,后退一步就是失职,一向严格的训练使得他们下意识的听从着上官的指挥,听着上司的命令来行动,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闪失。

    而对鞑官来说,后有追兵,这是显而易见的事。九城之中,到处都是军队调动时的金鼓之声,杀伐之音,隔好远都能听的真切。

    各城门紧闭,而眼前的西便门算是最近的城门,只要打跨这一股挡路的幼军,就能杀到城门之下。

    曹家的人也好,鞑官也罢,他们都知道京营兵是什么德性,他们能承受白刃相加的威胁,他们能顶得住蒙古人的弓箭?答案不言自明,打跨幼军,虽不能说一定能打出城去,但最少也大有机会。

    此时不拼命,还更待何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