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十章 古怪的假小子(上)

源于原始社的穴居,历史比所有民居形式都古老。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依然存在。但是,这种居住方式在数千年间都是存在于中原的陕北地区,他们怎么到呢?

    一切都缘于一名祖籍陕北的幸存者。他敏锐地发现灾难后的这片土地,环境与黄土高坡颇有些相似。粘土与矿物使这里的土质十分坚固牢靠,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可随意挖凿而不坍塌,这就为窑洞了很好的建筑前。在黄土高坡上,他们都是因地制宜,居住在窑洞中。黄土高坡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洞窟的天然地形。而窑洞最大的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也因此,很多人把窑洞称为“神仙洞”。

    窑洞之所以有这样的特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屋顶”和“墙壁”都非常厚实。窑洞挖在山坡上,人们挖窑洞时,都选择土质比较坚硬的地方。在陕北,窑洞顶上可以行人可以走马,甚至可以走载重大车,即便是砖窑土窑,顶上也要覆盖一层厚厚的土,使得窑洞能保温也能隔热。在白天,有效降低了毒辣日光的威力;夜间又抵御了寒气的侵袭。另外,窑洞的顶和土壁既不能直接从大气中吸热,也不能直接向大气中散热,只有窑洞口能够直接和外界接触。因此,窑洞里的气温变化总是落后于外界的气温变化,而且温差变化不大。

    所以,在此人的指点下,人们以巴遂山为中心纷纷建起窑洞,形成了一个聚居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这座“千窑之城”----流黄城。

    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全都住在窑洞里。当然,即便同为窑洞,也根据居住者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别。窑洞有土、砖、石料的不同,也有挂砖面子、石料接口等区别,花费有多有少,显示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一般的百姓都是居住在土质较差的地方,直接在山坡上剖崖挖凿土窑。窑洞只有一孔而且很不安全。而有钱人和官都是居住在土质好的地区,采用此地稀有的石块和砖砌成,外面在覆盖上厚厚的土层,更加安全牢固,而且都是庭院式窑洞。而羽一行此时身处的王宫,更是高达五层,每层有数十个房间,门前有长长的暖廊,结构新颖,采光充足。个宫殿背倚高山寨墙,上有炮台守护,如一座险关城堡。

    听着青青的介绍,羽等人好奇地看着四周,不断发出惊叹,只觉大开眼界。

    很快,青青在一个大门紧闭的房间门前停了下来。此时,羽心中既好奇又紧张,他实在看看青青到底要带他们见什么人。

    门口的两个守卫一见青青,立即赔上笑脸向他们行礼。青青不耐烦地向他们挥挥手,守卫赶紧将门推开,然后退到一旁。

    “吱”木门拖着悠悠的声响,缓缓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