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九章 《老友记》的归宿

    《越狱》剧集终结引发的风波在影迷集体抗议之后最终归于平静,但萧逸臣的心情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他现在又有了新的麻烦。相比于《越狱》,其实已经连续推出五季的《老友记》在电视剧收视人群中有着更广泛的影响。虽然原版的《老友记》总共连载了10季,但萧逸臣其实这时已经有了提前结束剧集的想法,尤其是这次《越狱》影迷风波提醒了他,《老友记》终结也是迟早将要面临的问题,而萧逸臣并不是一个喜欢将问题留给将来的人。

    《老友记》前面的剧集都是萧逸臣将后世记忆进行加工整理之后得出的,越到后面,他越发感到素材的匮乏,记忆之中能用的东西已经所剩无几,这让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老友记》最后的归宿问题。

    最后是一本杂志上的故事接龙给了萧逸臣灵感,他完全可以通过类似的手段集思广益,收集剧情素材,毕竟他的生活经历有限,而且他的生活层次也决定他无法过得更多普通人生活的素材。这个想法在经过萧逸臣的深思熟虑之后,最后终于付诸实践。

    萧逸臣一开始的尝试还是非常的谨慎,他只是以个人的名义在报纸的专栏上发布了向观众征集剧情的想法。这则启事按照他的要求被放到了报纸一个很不起眼的版面上,但是效果却非常的令他惊讶。这家报社在一周之内收到了超过1000封读者来信,望着从报社编辑部转来的一摞半人高的信封,萧逸臣感觉自己要一封封的全部读完,恐怕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行。

    刚好这段时间萧逸臣正在拜读有关普鲁士传奇将军毛奇的传记,毛奇在任普鲁士陆军总参谋长期间,在其前几任成就的基础上,对总参谋部进行了改造,并以他个人的超凡才能赢得国王的高度信任,从而使总参谋部获得军队的指挥大权,将普鲁士总参谋部推向其全盛,成为当时欧洲乃至世界所效仿的样板。毛奇指出,在历史上有些统帅不需要别人出主意,而是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定下决心,周围的人只是执行他的意志而已。但这种巨星一百年也难得涌现出一个。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军队指导者需要顾问”,“一支军队组建一个司令部是十分重要的”。

    毛奇对德军总参谋部的改革给了萧逸臣很大的启示,他觉得自己需要组建一个专门的编剧团队,汇聚各方英才,来共同完成剧本的创作。这个编剧团队就像德军的总参谋部一样,由各方面的人才组成。这样创作的剧本的工作就可以被分解开来,历史考据、素材收集、情节构想、细节修改都可以由专门的人来负责,只要彼此见形成一定的默契,剧本的创作效率将会大大的被提高。一个人无法实现剧本的量产,但一个团队就可以做到这一点。只要最后由他来把关,剧本的质量就完全可以得到保证。萧逸臣的这个想法,有些类似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只不过他想要生产的是剧本而不是汽车。

    这个想法直接催生了萧逸臣建立一个完全独立的属于自己的编剧工作室的念头,他望着客厅中堆积成山的热心观众的来信,觉得自己必须立即展开行动。他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多方搜罗擅长编剧的人才。他的标准很简单,年纪不超过30岁,有创意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已经加入这个团队。为此,萧逸臣还亲自跑了一趟母校,那位曾经亲自为他颁发学位证书的校长热情的接待了他,校长向他承诺一定会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最优秀的编剧人才推荐给他。

    很快,10位经过层层选拔的年轻编剧都全美各地聚集到了洛杉矶,他们大多和萧逸臣年纪相仿,在他们的脸上,萧逸臣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神态,但很多人脸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些茫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萧逸臣把他们召集到一起究竟是想要干什么。所以萧逸臣在第一次见面会上,就明确的向所有的成员强调了这个团队的性质。

    “各位能够经过层层筛选的来到这里,这说明你们在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