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章、经济基础

必然的事情。

    现在看,这个衙内李国藩还真上路,是可交可为的人。完全符合衙内门确立的朋友标准。令衙内门意外的是,李国藩不但是前途十分看好的县委书记,还是一位隐形的大富豪。

    衙内门也有钱。他们调动寸头的能力更强。可包括荣国威在内,谁的自己财产都没有亿。那几个炒地皮、搞房地产开的家伙,钱是没少赚,可分完之后也没有人能达到亿元之巨。现在,李国藩不但官位居于主系列,三十多岁就是副厅级,而且还是一位亿万大富翁。这就让大家更加羡慕不已。

    如果他们知道李国藩还在自己的红颜知己那里,随时可以调动以十亿来计算的现金流,不知道这些家伙们会怎么想。

    “国藩,现在我们大家结识了。这是一件高兴的事。现在,在座的除了你之外,只有李华和铁道部王部长家的王峰在政府部门任职。其他人要么在国企,要么合伙经营公司,要么自己在做企业。当然,大家都有自己的门路。我已经表过态,今天在当着国藩的面重复一遍:光华国际投资在大家资金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帮助大家。辉煌实业的起步就依赖于光华的投资。当然投资要按光华的规矩来。另外,大家都是弟兄,都要相互帮助。作为老大我强调一下,帮助哥们是没有条件的。不过谁也不许做太过格的事。大家的身份自己都清楚。我们的举动也是被有心人盯着的。不要太高调。或者说高调是要讲地方的。今天保武和王峰你们在酒吧的行为就是不明智的行为。今后要注意。”荣国威表现出了一位大哥应有的威严。

    大家都应了一声。

    王峰在铁道部第二工程局任部门经理。他问李国藩道:“李哥,听说你们县现在还没有通火车,为什么不争取一下让铁道部和经贸委立项,拐个弯就过去了。”

    李国藩心里一动:在座的有总理的公子,有铁道部长的公子。自己是h省省委书记的儿子。凭着这么硬的私人关系,要是连几十个亿的铁路建设投资都搞不到手,那就是笑话了。如果说建设临新公路是自己在新春镇工作的里程碑,那么,现在作为临泉县的县委书记,使得临泉结束没有铁路的历史何尝不是又一座里程碑呢!再者说,现在临泉全县已经有生产型企业数百家,其他企业有上千家。新春的北国大市场影响力已经覆盖了北方的七八个省份。栖凤山泉、北极集团、国海集团、亚麻产业链已经成为国内外名气颇响的品牌,完全靠公路公路运输,确实已经影响到临泉的展。尤其是草炭资源开后,运输量将更大。修建铁路应该提到议事议程上来了。

    修铁路的事李国藩不是没想过。可他觉得有点不现实。这项投资到底需要几十亿,他的心中也没有数。曾经叫人测算过,结论是很难获得批准。

    那时的东风不强劲,借不来,借来了也没用。现在时机应该成熟了。无论是临泉的gdp还是货物吞吐量以及人口(含外来人口)数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现在人脉的力量也够了。相信有荣公子和王峰的助阵,获得批准修建从西河到临泉的铁路支线问题应该不大。要修建铁路,理由随便就可以找出一箩筐。

    “王经理,过去还真没有敢想。现在好了,有你和大家的支持,这条路修建起来大有希望。我们马上就向省里和铁道部、经贸委申请。这里会涉及到许多要做的工作。临泉也会成立个工作小组,专门负责这件事。”李国藩高兴地说道。

    白保武接过话茬:“国藩哥,经贸委的工作就叫荣哥去做好了。经贸委的李主任是荣伯伯的老部下,和荣哥的关系非常好。”

    荣国威点了点头:“国藩,这件事我义不容辞。经贸委的工作就交给我来好了。只是负责经济工作和大型建设投资的黄副总理我可没有把握搞定。那老头谁的帐也不买。连我老爸拿他都没有办法。这件事还必须得过他的关口。”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