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六章、调研思达(一)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周就过去了。韩瑞真的不负众望,从家乡找的朋友亲属,了解了企业很多实情,包括工人们的反映和企业产品现在的市场情况。和各部门的调查报告一比较,李国藩西里有了数。

    思达集团的产品目前在同类产品中还是领头羊。企业是上市公司,只是由于经营状况的不景气,现在已经在st之后,面临马上下市的危险。领导层换了一茬,效果不明显。企业里管理非常混乱,当官的再猛劲捞钱,供应渠道和销售渠道被一些无赖地痞和黑社会人员把持着。资金短缺,市场渠道都变成了个人渠道。可以说混乱到了极点。加上企业破产的风声早就在厂里传开,工人们上班觉得朝不保夕,因此产品质量问题频,还出现了当班的员工把好浆料放到地沟里,让厂外捞浆的个体公司来捞的严重违法行为。个体捞浆公司每个月捞出的浆料达到了六百多吨。这六百多吨价值就是二百多万,白白地放跑了。

    至于里面还有那些猫腻,李国藩知道短期的调查很难一下子就全都搞清楚。

    这家企业不是完全不可救药。这是李国藩的初步结论。

    他知道,现在,北山县和北林市,已经有几十家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企业。他们每年把木材制成板方板材剩下的板皮,如果削成木片,有一百六十多万立方米。这些木片折合成木材,就有五十多万立方米。就算是其中百分之五十用作了密度板等的加工,还有百分之五十可以用于造纸。另外,长安岭的天保工程并不是全部不允许伐木,而是计划大幅度削减。削减之后,山里各林业局把枝桠材和根节、梢节全都扔到了山里,任其腐烂;只把有用的中节取回来,加工成原木进行出售。这些根节梢节和枝桠材都是造纸的好材料。请示林业部和省里,对这部分木材严加管理,那么,造纸的原料来源就会得到很好解决。

    如此看来,企业有今天,虽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里面深层次的问题肯定不少。但最有可能的,就是**导致的恶果。

    要治理这个企业,先就得拿**开刀。而这个**,说不定会涉及到哪个人和哪个部门。毕竟这家厂属于大厂,每年近三十万吨的产量,销售额十几个亿,放到哪里,都是个必须重视的企业。这样的大企业要是没有某些高层次的人介入,就怪了。尤其在当下这个时候。国企的钱,不捞白不捞。

    李国藩是带着这些疑惑和问题到思达集团去调研的。原计划用三天时间调研完毕,没想到这一去就是一个礼拜,甚至还闹出了**。

    李国藩去调研很低调。只有他带着秘书韩瑞和国资委、企工委的几名同志。记者要跟随,被李国藩拒绝了。

    思达纸业集团坐落在西河市的北郊,占地面积非常广大。特别是储木场,就有六七百亩。工厂非常气派,办公大楼是八层的现代化建筑,楼前还停着四五辆奔驰、别克、佳美等牌号的小轿车。后面的生产区表面还很严格。但早就知道内情的李国藩看着生产区门口站着的经警,心内暗觉好笑。这些经警全都是摆设。一个偷纸出场的车辆,里面没有开票子的六吨纸被经警拦住了。可前面马自达里下来了西河市社会上有点小名气的崔明贵,上前就给了经警一个嘴巴:“老子这些纸已经和你们董总打招呼了。你***多管闲事干嘛?”

    经警被打愣了。于是经警队长给保卫处长打电话,保卫处长又给董总打电话,董总一听是崔明贵拉纸,就说到是他同意拉的。手续可以补办。

    崔明贵带着车扬长而去。而那个经警白挨了一个耳光。之后,大家都吸取了这个教训,只站岗,不负责。

    李国藩当时听到纸厂这个轶闻,气得差点拍桌子。西河的黑社会啥时候如此猖獗了?自己当公安局长时,倒是打过一次黑,但看来还是不彻底。更主要的当时打黑,主要针对的还是社会治安,没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