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两百八十二章怪异

称欧阳是乱臣贼子,其心没有君父,是为大逆。这说法是有根据的。古代人思想把国家和君主混合在一起。君主也认为国家是自己的国家,比如李唐天下,赵家天下等等。忠君就是其衡量是不是一个好臣子的一个标准,而欧阳不仅在这事,还在很多事上并不考虑赵玉的地位,而是认为对的就做了,这在当时是不行的。对的事和该做的事,两者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你做了错事,但是得到了君主的认可,那你就是良臣。比如说秦桧,他做的很多错事,但是那些事是符合君主或者说统治者的利益。

    陈东朝上上表让很多人不满,但是却对了赵玉的胃口。但如果真按乱臣贼子来办,她又舍不得。而这时候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太学六百名学生上书书省,要求罢免陈东清议大夫之职,理由就是陈东上表欧阳乱臣贼子一说,没有经过太学清议,是陈东的一家片面之言,不能代表太学清议的意见。

    设立清议大夫和商议大夫的职位,当时确实有这样的规定。李纲按照规则,把太学生另选的清议大夫名字,和罢免陈东职位的表章一起送到赵玉的面前。但大家都没想到,赵玉很无理的驳斥了太学生,这让太学生很不满。集体围了宫门,要求按照规矩撤换清议大夫。

    陈东是目前唯一最有力支持赵玉的人,赵玉当然不想看到其被免官这么尴尬的事,但是现在事更尴尬,不撤换就代表自己言而无信。

    最后事情被闹开,几天后赵玉只能是罢免陈东清议大夫之职。

    新任清议大夫在他参加第一届朝会上历数了欧阳的贡献,而后也说明了永兴军路行动的正确性和正义性。他们都是有学识的人,知道游牧民族给原带来的从来只有灾难,从来没有幸福。所以新任清议大夫完全赞成和认同欧阳的做法,并且表示,事实没有因为调动永兴军路,而给对辽战争增加麻烦。所以清议大夫要求判欧阳重大过失之罪,罢官弃用。或者是开朝议。

    二十几名臣子出附和,请赵玉重视清议意见。

    “你们这是逼宫”赵玉冷道:“朕开朝议不是让你们逼宫,而是纠正朕可能做的不正确的事。”

    “回陛下,臣不敢逼宫。但是陛下也说开朝议是为了让陛下不做错事,不做一些昏君做的事。欧大人乃是大宋栋梁,功绩显赫。其为大宋建功立业,但却不求回报。当说此事,欧大人确有不当之举,但是其一片赤诚之心可见。陛下如果按陈东所书,定欧大人为乱臣贼子而杀之,恐怕天下人都不服。”谏议大夫回答。

    “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不是你们的。”赵玉道:“欧阳有什么罪,朕说得算。再者,此事是刑部、大理寺之事,并非关乎国家的大事,按照规矩,没有必要投票。”赵玉没想杀欧阳,但是别人并不知道。大家看皇帝这态度,就感觉欧阳很危险。不过赵玉也不能明言。

    沉默许久,一个胆大的官员道:“太祖云,天下和士大夫共治之。”

    “够了,退朝”

    朝会草草结束,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毕竟赵玉威望很高,最后就是她说得算。但是当天晚上生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新任清议大夫被人刺死街头。赵玉收到消息大惊,立刻命令开封府连夜缉拿凶手,折腾了一夜,抓捕三十多名嫌疑人,但都无法确定谁是凶手。

    下一次上朝,赵玉就明显感觉到气氛不对,有十多名最支持清议大夫意见的臣子称病不朝。而来的,全都不说话。虽然没有人再为欧阳辩驳,但是赵玉感觉非常不安。赵玉终于先开口问:“清议大夫的案子怎样了?”

    开封府尹回答:“抓捕的三十多人,基本不可能是凶手。”

    “你吃干饭的啊?”赵玉道:“李纲你有什么看法?”

    李纲出来犹豫了好一会道:“陛下,市井传闻,在清议大夫死的附近,看见过两三名内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