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夜 弥泽破刘显(三)

不足以对抗刘显,所以一直仗着骑兵的机动能力与对方周旋着。

    此时他眼见刘显被北魏、后燕联军围堵在弥泽,知道独孤部这一败便很难再有翻身机会,于是也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就在此时,属下报告有一群说汉语的鲜卑匈奴混血儿来找自己,刘罗辰便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毫不迟疑地便召见了这些人。

    此行的目的司马富强已经很清楚地告知了黄志,接下来的任务就靠他的口才了。对于刘罗辰此人,《魏书》上的评价很简单,就三个字“有智谋”。有智谋的人是最难沟通的,因为这样的人通常很有主见,一旦他们认定的事情,别人就很难将其说服。这是对黄志的一次考验。

    见到刘罗辰,黄志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让刘罗辰于战后收拢独孤部加入北魏。跟聪明人兜圈子,只会适得其反,还不如直接把彼此的要求摆出来,再掂量各自手里的筹码来讨价还价。

    刘罗辰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到,“我独孤部历属大秦,世袭北部大人,统管草原诸部,便是你拓跋部,也是我麾下一部而已,凭什么归顺于你?”

    “败军之将,何足言勇?刘显眼看着就要将独孤男儿败光了,你们还凭什么来统辖草原诸部?以前刘显欠下诸部的血债,该是由你们这些老弱病残来还了,不被灭族都算是幸运。”黄志不由得嗤笑。

    被黄志一通狂贬,刘罗辰脸色惨白,却是无以反驳。其实这个结局不用对方来说,他早有预见,所以他也急于为独孤部找一个强力的靠山,徐图东山再起。北魏和后燕便是当下两头凶猛的虎狼,他准备视情况选其一投靠,关键还是看对方给出什么样的筹码。

    “既是败了,我独孤部依然是大秦子民,何须改投小小的魏国?”在对方没有许下足够的好处之前,刘罗辰绝不能松口。

    “大秦?”黄志反问道,“你说的是哪个大秦?陇东的苻登,还是长安的姚苌?”

    刘罗辰一时也有些语塞。黄志所说的两个大秦确实都存在,而且此时彼此正在交战,以争夺大秦之正统名号。

    若要从亲缘上论大秦正统,那应该是苻坚的族孙苻登,但显然苻登势弱,连大秦国都长安都不在手中。这样的大秦,就连刘罗辰自己也不看好,更不可能吊死在这棵腐朽的枯木上。

    而姚苌所谓的大秦,史称后秦,虽然是占据了长安,在地缘上继承了前秦的位置,而且相对于苻登也较为强盛,但总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先不说姓氏不同,连民族都非是苻坚的氐族,而是羌族。

    眼睛滴溜溜地转了一圈,刘罗辰已经有了应对的说辞,“就算大秦今非昔比,当今天下,也是慕容鲜卑更为强盛。若说要改弦易张,我也会选择去慕容垂的大燕,哪能轮到小小的魏国。”

    “慕容鲜卑虽强,但却是前景堪忧,先是慕容永于山西长子立国,与慕容垂分庭抗礼,令得慕容部内耗不止。再者慕容垂诸子皆悍勇,互不能容。慕容垂若死,慕容宝与慕容麟之间必有一战,慕容鲜卑势必再次分裂。你若是去了大燕,早晚还得面临一次流离失所的惨剧,到时候再想来投我大魏,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黄志说得兴起,在刘罗辰帐中踱起了方步,颇有一番舌战群儒的风范。“反观我大魏,虽然新嫩,但贵在团结,又得鲜卑诸部及贺兰部的支持,强盛指日可待。我主拓跋珪年少有为,尚无子嗣,更不存在分裂之虞。”

    刘罗辰尽管有些意动,还是忍不住反驳一句。“无子嗣也算是优点?若是他遭遇不测,大魏岂不是顷刻化为乌有?”

    黄志却不反驳,反而点点头,“所以我主正打算迎娶一女为后,早早立嗣,以绝后患。我拓跋部素来惯与诸部联姻,此次也不会例外。听闻大人有一个妹妹,何不趁此机会嫁于我主,也算是捷足先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