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0四章 川岛芳子进军大庆

    第二o四章川岛芳子进军大庆(疯狂求订阅~~)

    其实武藤信义也很赞同这一点,当初他就请求国内和朝鲜持续增兵,如果早以这种方式对付炎黄军,恐怕黑龙江战事就不是这样了,现在导致炎黄军在黑龙江完全站稳了脚跟。

    虽然每次战斗炎黄军伤亡不小,但炎黄军的战斗人员却并没有多少减少,因为他们后备充足,新兵的招募,训练工作衔接得非常好,损失一批,立即就有一股新血鲜血补充进去,除非能将黑龙江的兵源拼光,否则,就只有以雷霆之势大量歼灭炎黄军,这才能让其候补兵源出现问题,可从一开始,日军就没有这样做,直到现在,还是在细水长流,感觉打不下来,就增援一点,又感觉打不下来,再增援一点,这不但给了炎黄军喘息之机,还给人一种日军频繁增兵而显得无能的表现。

    话又说回来,并不是日本军部不想一口吃掉炎黄军和东北抗日势力,实在是国内政治因素影响所致,军部是强硬派,一切以武力至上,但内阁所要考虑的问题就要多很多,特别是政治影响,这些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让国际社会把日本慢慢孤立了,他们一直不赞同起大规模战争就是怕太过损害西方国家的利益而让其把矛头指向日本,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内阁更倾向于温和一点的办法,在处理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同时,再一步步图谋在中国的利益,太过急功近利只会自取灭亡,但军部那些武力至上的大佬显然不赞同这些,俨然把日本当成了亚洲的主人,西方国家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和日本分一杯羡。

    正是由于种种意见不统一,导致军政两方矛盾重重,而且日本的社会关系又比较复杂,日本内阁虽然是最高机构,但却又不能完全管得住军部,军政俨然分庭而立一般,除非是双方都赞同的事情才能被得到很好的贯彻,否则的话,军部甚至会偷偷的先斩后奏,我行我素。

    像这次一样,军部大规模调兵很难通得过内阁这一关,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师团或者一个旅团的慢慢增援,在这样的大兵团作战中,根本不能完全扭转战局,才导致和中**队经常打消耗战,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得到战况后,日本内阁又更加反对战争扩大化了,怕日本大量调兵引起苏联、中国以及世界各界的剧烈反弹,以陷日本于孤立的境地,这就形成了一个死性循环。

    借助这次机会,武藤信义又把这个观点递交向了国内,希望能多派些部队过来,一次性解决问题,于是,军部与内阁的争论又开始了,这次军部学聪明了,他们先派代表和国民政府暗暗沟通,以利益互换的方式达到与国民政府表面上和好的关系,这样在外人看来,中日关系是友好的,至于日军打炎黄军,那是地方军阀的事情,和中国政府毫不相干。

    为了表示诚意,日军把去年占领的山海关等一些地方让给了国民政府,国民政府也想处理好和日本的关系,以安心剿共,同时,老蒋也想借日本人的力量消弱炎黄军的实力,能将其剿灭最好,少了个心腹大患。

    老蒋的这个心思日本人很容易知道,魏晨东自己也想得到,不然也不会出现老蒋暗中向炎黄军使坏的事情,只是两方不想现在撕破脸皮,都装着不知道而已。

    国民政府为了回应日本人的诚意,主动将几款向日本进口的商品税率降低了,让日本人高兴异常,日本军部立即以这个愰子来向内阁证明,中日关系是友好的,日军部又用同样的方法换取苏联保持在中国东北事件的中立,不参与关东军与炎黄军之间的争斗,军部又立即以此来证明,日本向东北增兵是不会引起苏联反弹的,放心打吧。

    经过军部的周密安排和从中周旋,内阁终于稍微放下一些心来同意向东北增兵十万。

    日本的这个举动,立即遭到g党在内的全国爱国人士的声讨,但国民政府却出来证实,此乃关东军与炎黄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