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山雨欲来 第六节

    天子望着案几上的地图良久无语。

    他很烦叛乱一个接一个坏消息总比好消息多这让他既觉得疲劳不堪又很无奈。大汉国这几年为什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天灾**层出不穷如此下去何时才能熬出头?

    想到朝中大臣的嘴脸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这些人打仗不行争权夺利倒是比谁都积极。他刚刚把大司农王瀚关起来弹劾王瀚的奏章就堆满了案几。他就奇怪了既然王瀚贪赃枉法坏事做尽为什么在这之前没人上奏?

    王瀚为人如何他心里有数这老头除了天天缠着自己要钱令人反感以外其他的无可挑剔是个好人。但王瀚这几年为了筹措军资为了推持朝廷的开支殚精竭虑得罪了许多人。他提议减少官僚俸禄结果得罪了官僚;他提议向王侯权贵借贷田租结果得罪了王侯权贵;他向少府借钱向万金堂要钱结果得罪了自己。说白了该得罪的他都得罪了就连看守北寺狱的宦官、中黄门都恨他王瀚一进北寺狱就被他们打了个半死。

    看看三公府和大将军府的奏章就知道盯上大司农这个位置的人太多了这是个肥缺啊随便动动手就可以贪污上亿钱。朝中各方权势为了这个肥缺已经开始了明争暗斗大家都想抢到手。现在大司农的事情暂由司空丁宫在负责。在天子的眼里司空丁宫和大将军何进关系密切他不放心。但目前却不易立即换人因为太后已经嘱咐他了无论如何都要让丁宫先负责一阵子等到大司农把借太后的钱全部还清了这大司农由谁干太后都不管了。

    由谁来干大司农他已经想好了他也不着急他只想早点找个借口把王瀚放出来让他回家颐养天年。

    他头痛的是宗正刘虞要求到幽州的事。他不愿意放刘虞走刘虞一走朝中又少了一个自己信得过的人。如果要让小董侯刘协做太子他必须尽可能地控制内廷和外廷以便在适当的时候解决大将军何进。内廷因为中官们的支持和由尚书台掌理兵事权实力正在逐步加强。而外廷只能靠太常刘焉、宗正刘虞这帮宗室成员来逐步控制。刘虞一走天子感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都白费了。

    要挑选一位得到朝廷上下都认可的宗室成员来担任九卿重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真本事是做不到三公九卿的不要说自己不放心就是世族官僚的反对和暗中掣肘就够自己应付的。看看大长秋赵忠、中常侍张让、大将军何进这些权势遮天的人他们的亲属可有做到九卿的?也只有何苗一人曾在未立军功前做过河南尹但那也只是相当于诸卿而己。当今朝廷还是门阀世族的天下啊。宗室之中目前只有刘焉和刘虞等寥寥数人因为学识出众而被门阀世族所认同。

    刘虞执意离开洛阳是存有私心的他不为别的就是不想陷进皇统之争。陛下中意他做太尉但皇后和大将军等一帮势力惧怕天子通过刘虞来掌控兵事大权所以百般阻挠为此天子将太尉的位子虚悬一月有余但最后还是天子妥协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将军的权势已经越来越大和天子的斗争也越来越激烈人人讳莫如深的皇统之争也越来越明朗化了。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待在洛阳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支持大皇子继承大统和皇后、大将军站在一边;要么支持小皇子继承大统和陛下、太后站在一边。刘虞无从选择只有选择逃避。幽州大乱正是他从洛阳脱身的最好机会。

    天子不知道刘虞这个心思如果知道了肯定大雷霆要把他关进北寺狱去。天子还以为刘虞在被洛阳的谣言所困扰所以特意找他谈了一次希望刘虞留在自己身边。但刘虞痛哭流涕以心念幽州的黎民百姓为借口坚决要走他甚至说自己宁愿辞官也要到幽州抗击叛军为大汉国尽忠。

    天子很苦恼彷徨无策。

    刘虞看到天子魂不守舍的样子心里也难受他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差一点就要改口。但他想到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还是咬咬牙忍住了。刘虞想了半天决定最后试探一下天子的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