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节-第十节

豪们其手段之酷烈令人瞠目结舌。先帝和他这个宝贝女儿相比差得太远了。

    李弘暗暗地吁了一口气。先前自己在星空下所作的决定看来是正确的。先帝在天之灵应该感到欣慰应该能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了。

    “此策都是哪些人帮助长公主制定的?尚书台的那些中朝官?”

    “朝廷在讨论此策的时候长公主曾写了一封书信给我征询我的意见其中提到了此策的产生过程。”徐荣说道“此策最早来源于各地郡县大吏对‘计口授田’制实施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所提出的一些建议。长公主拿着这些问题和建议到晋阳大学堂召集博士、诸生日夜商讨历经数月后才有了这么一个定策。”

    “这么说尚书台也有一部分官吏对此策持反对态度?”

    “对。”徐带点头道“大将军不要把此次晋阳危机简单地看作外朝和中朝对相权的争夺。”

    皇权和相权之争仅仅是这次晋阳危机的表象实质上这次晋阳危机纯粹是两种不同治国策略在制定和实施国策上生了巨大分歧继而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现在无论是外朝还是中朝对此策持反对意见的官吏非常多。之所以看上去是皇权和相权之争其实都是为了掩盖一个事实谁能主掌权柄谁的治国策略就能占据主导地位依靠这种占据主导地位的治国策略所制定的各项国策就能得到顺利地推广和实施。

    自此朝廷统一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之争以鸿儒郑玄的融和了今、古文经学精髓的“新经”为官学之后“儒法兼融、隆礼重法”成为治国策略的主旨但“隆礼重法”在实际国策的制定中分裂为三派。

    一派以长公主为重“法”轻“礼”推崇“以法治国”主经“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推行“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法是指健全法制势指的是君主的权势要独掌军政大权术是指的驾御群臣、掌握政权、推行法令的策略和手段。)

    一派以崔烈、刘和、杨彪为重“礼”轻“法”推崇“德主刑辅”主张德刑兼施任德而不任刑推行德刑相辅、大德小刑的治国方略。

    一派以蔡邕、襄楷为。在“隆礼重法”的同时也推崇黄老之术。主张“文武并用、德刑相济”即要求“德治”也要求实行“仁政”推行清静守法、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三种不同的治国策略在同一项国策制定中肯定会生冲突产生分歧。比如选拔人才长公主等人不注重出身注重才能而崔烈等人不但注重出身更注重德才兼备。比如在刑罚上长公主主张严刑峻罚以刑去刑而崔烈等人主张约法省刑春秋决狱。其它诸如赋税、田制等等新政上都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策略互相争斗、互相妥协的痕迹而从中进行调解劝和的就是以蔡邕为的中间派。

    本来这种治国策略上的矛盾属于各人在治国理念上的不同只要双方能找到平衡点求同存异这种矛盾还是可以避免和隐藏的。但随着冀州大战的开始朝廷财赋的紧缺双方的矛盾随即被彻底激了。

    “如果双方的矛盾在平定天下之后爆对中兴大业的影响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徐荣摇摇头无奈地叹道“现在提前爆不但牵扯到皇权的威仪更影响到中兴大业。如果处理不当后果……”

    徐荣没有继续说下去。李弘这时总算知道荀攸的难处了。荀攸不是不能说而是他无法说这毕竟牵扯到皇权的威仪牵扯到汉祚的命运。如果他的话激起了李弘的愤怒必将导致晋阳危机一不可收拾他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你和羽行兄(鲜于辅)之间的矛盾是不是因此而生?”

    徐荣苦笑“公孙瓒大人阵亡辽东胡人叛乱朝廷在对外策略上随即生争论。长公主极力主张杀伐刘和、鲜于辅等大人主张剿抚并用蔡邕大人认为目前状况下还是劝抚为好而崔烈大人干脆主张放弃等天下平定

    -->>(第9/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