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一节-第七十五节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章问鼎中原第七十一节

    晋阳凤凰池。

    长公主怒不可遏几次因为情绪失控而掩面哭泣。

    太傅杨彪、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大司农李玮、尚书令崔琰、中书右仆射刘放、长公主府长史筱岚、司马黄岳八位大臣分坐两旁沉默不语。

    “自六年前大将军勤王成功把皇帝和朝廷接到晋阳以来他一直都鼎力支持我们相信我们为什么就在洛阳将克中兴大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时刻他竟然要挟持天子和朝廷公然对抗?为什么?”长公主泣不成声伤心欲绝“正月初一天子诏告天下定都长安但如今天子和朝廷还在晋阳。如果年底前天子和朝廷还不能迁到长安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将大受损失难道他不知道吗?在大军已经扫清洛阳外围包围了洛阳城的情况下有必要今年一定攻克洛阳吗?关中、洛阳两地有几十万难民需要赈济和几十万百姓的生命相比明年攻克洛阳城算得了什么大事?他为什么就不能理解?”

    “殿下和朝廷是以政事为基础考虑问题而大将军和北疆武人是以兵事为基础考虑问题在双方都急于稳定局势奠定中兴大业之基石的时候这种政见上的冲突难以避免。”太傅杨彪叹了口气慢吞吞地说道“去年的官制修改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虽然这种办法暂时缓解了朝堂上的矛盾但会造成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武人可能直接干涉朝政。臣记得当时朝中不少大臣上书劝谏过殿下但殿下并没有听进去……”杨彪手指堆放在一侧的奏章“现在殿下看看……军队扩大了实力强悍了武人手上的权柄无形中也膨胀了。他们恃功自傲骄恣枉法认为这中兴大业都是他们的功劳眼里根本没有天子和朝廷。至于大将军……”杨彪停了一下摇了摇头“这么多年了大将军是什么人我们就算是瞎子也略知一二。他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是北疆武人的统帅。他在开创中兴大业的时候先考虑的是北疆武人的利益在不损害大汉利益的情况下他先兼顾北疆武人的利益这就是他此次终于按捺不住要公然和朝廷正面对抗的原因。”

    杨彪这话说出来之后长公主虽然眼中含泪但眉头已经皱了起来。李玮、刘放互相看看眼露恼色。筱岚目视丞相蔡邕。看到蔡邕嘴角掀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纹筱岚面色一寒黛眉轻轻扬起。

    杨彪这话其实就是在指责长公主和李玮等人去年以增兵和定都长安为幌子欺骗大将军得到了大将军的支持然后乘机巩固和增强了皇权削弱了外朝和大将军的权力。皇权大了稳固了并不能代表皇权就能为所欲为。大汉逐步走向败亡和皇权过度膨胀并被外戚、奸阉所利用有直接关系。现在长公主在皇权膨胀后也惭渐走向了这条路。但如今是战乱年代相权、兵权的强大是是维持皇权的根本对相权、兵权无节制的制约和打击必然会打破权力平衡从根本上伤害皇权并最终激矛盾。

    大将军和北疆武人的愤怒正是权力平衡被打破后所产生的严重后果。

    当初外朝大臣反对增兵反对定都长安其根本目的是拿回全部相权重新建立权力平衡保证中兴大业的稳步推进。但大将军急于打洛阳急于实施平定天下之策他没有多加考虑就支持了长公主试图以巩固和增强皇权的办法来换取北疆人对中书监的控制对国政决策权的控制。但谁能想到在皇权得到巩固和增强后以李玮为的北疆士人因为掌控了中书监因为是皇权的实际使用者其权柄也急骤膨胀。

    皇权、相权、兵权的三者鼎立其实也就是长公主府和中书监、丞相府和外朝诸府、大司马大将军府之间的鼎立具体到人就是长公主和北疆士人、丞相和外朝大臣、李弘和北疆武人之间的鼎立。

    官制的修改导致皇权、相权两者之间的制衡变成了皇权、相权和兵权三者之间的鼎立继而让北疆士人和北疆武人不得不无奈而痛苦地选择了分裂。

    过去北

    -->>(第1/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