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章 鼓劲

关山东土改的情况报告,心底不由随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自己跟自己较劲,很难的。

    事情很顺利,比自己预想的还要顺利的多。

    对于土改,陈海平最担心的是为了彻底摧毁遍布农村的宗族结构而可能引起的变乱。

    虽然有无数的钢刀伺候,不可能出什么大乱子,但如果把这原本是天大的好事儿办成了夹杂着无数腥风血雨的好事儿,这样的结果也是陈海平极为不愿意看到的。

    所谓关心则乱,陈海平知道自己过虑了,他一是低估了分田地对广大农民的影响力,二是低估了手底下这些人的能力。

    摧毁宗族结构,最麻烦的一件事是不让老百姓吃亏。

    有的人家房子大点、好点,有的人家宅院宽敞点,如果把这些人家调到别的村子后,房舍不如原先的,那自然就要闹矛盾。

    这事儿简直麻烦之极,如果时间不紧,人手还够,慢慢调配也还可以,但现在的问题是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

    此前,陈海平最头疼的就是这事儿。

    现在好了,问题都解决了,原因有二。头一个原因是陈海平大大低估了农民对拥有土地是如何的渴望,第二个原因是陈奇瑜出台了个新规定。

    新规定规定,对每一个村子,按每一家的房舍大小、好坏和宅院大小统一分为四等,调配过去后,在另一个村子去住相应等级的宅院。同时,还规定,今后对每一户农民按人口分配宅院地,新的宅院地将普遍要比原先的大一倍。

    如此一来,问题大致就解决了,因为农村的好房子毕竟不多,农民真正的财产是宅院地。所以,尽管还有些小不平,但在分田地和宅院地扩大的诱惑下,那些小不平就都不算什么了。

    不服高人有罪,陈奇瑜实际上玩的不过是朝三暮四的把戏,农民的宅院地扩大了,但分的田地也相应地减少了。

    虽然比起故事里的猴子,农民不知道桃子到底有几个,但这无损于陈奇瑜在现有的条件下,把事情顺利解决的功劳。

    至于原本聚族而居的亲朋从此要分散到其他各个不同的村子居住,虽然很多人都很不舍,但这并没有成为土改的阻力。

    事情一直在顺利地进行着。

    似乎看到了一张张欢笑的脸孔在眼前晃动,陈海平欣慰地闭上了眼睛,他沉浸在了对那一世和这一世交错在一起的想象里。

    ――――――

    到家的第三天,直到十六日,陈海平方才看完了所有的报告。晚上,他在紫光阁设宴,请孙传庭和陈启立两人小酌。

    孙传庭和陈启立现在自然都已经知道了南方生的事情,两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对于统一天下,他们原本都很乐观,因为他们认为南明朝廷很难有什么大的作为,而一个没有什么大作为的南方是绝然抗拒不了他们的。

    但现在,一夕之间,什么都变了,一个在政治上高度整合的南方不是任何力量可以轻侮的,就是他们也不行。

    南方拥有远过北方的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要在政治上可以保持统一和高效,那他们要想统一天下,就必然要经过无尽的杀戮。

    孙传庭此前之所以把心结完全放下,就是因为统一看似唾手可得,但要是杀得血流漂杵,赤地千里,那就是两回事了。

    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避免。

    陈启立虽然是铁血军人,但和孙传庭一样,不管陈海平会如何美化这件事,他也极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

    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事儿,陈海平喝了一口酒,把酒杯轻轻放下,叹道:“懿安皇后真真是了不起!”

    孙传庭和陈启立对视一眼,但都没有说话。以他们和陈海平的关系,早已经过了捧臭脚的阶段。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