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二章 风云

叫海风楼的馆子门前停下了脚步。

    海风楼也是一样的热闹,还好,余大成他们进来时,刚好大堂里有一张桌子空了出来。

    刚刚坐下,余大成的耳朵就立了起来。

    现在宁远城最热最热的新闻自然是大帅娶亲,客人们差不多都在说这事儿。原来袁崇焕现在不在宁远,他去科尔沁部迎亲去了,听说已经到了沙河儿堡,至多明天晚上就能回到宁远了。

    吃过饭,余大成结账时用的是龙凤币。

    对于龙凤币,一开始余大成也是不怎么待见的,没别的,心里不舒服。但在花过几次钱之后,他的态度也变了,也用起了龙凤币。

    在山东、北直隶和辽东花钱,除了用整锭的纹银(官银),用散碎银子和不是官银的银锭那就是一个字:亏。

    以前,人们的散碎银子攒多了,就会拿到钱庄去兑换整锭的纹银。由于散碎银子的成色不一,所以必然是要损耗的。但问题是,损耗多少得钱庄说了算,普通的老百姓只有干吃亏的份儿。

    好在时间长了,老百姓吃亏也就吃习惯了,也就不当回事了,但有了龙凤币之后,这个“亏”就又是亏了。更何况现在有了龙凤币,商家就都不愿收散碎银子,都嫌麻烦,所以在收散碎银子时,折率比以前那是大多了。

    辽东虽然是独立的,但因为和北直隶的特殊关系,所以中华行库的分行也开到了宁远和锦州,以致龙凤币在辽东似乎比北京城还要风行。

    吃过饭,余大成依旧没有去大帅府,因为他要是露面,袁家人一定盛情款待,但袁崇焕不在,自己去多有不便。

    离开了海风楼,余大成找了家客栈住了下来。

    休息一晚,第二天,余大成又在城里城外转悠,而越是转悠,对宁远了解的越详细,他的心就越是沉重。

    余大成久在兵部,对兵事知之甚深,龙凤币行之后,就是普通人都知道了很多货币的知识,余大成自然更是深知其中的厉害。

    余大成现,在宁远的市面上,龙凤币与纹银流通的比例已经高达了七三开,要是照这个形势走下去,龙凤币完全取代纹银肯定用不了多长时间,而这也就意味着辽东的命脉被北直隶控制住了。

    辽东的军力虽然强悍,但毕竟地域狭小,从山海关到锦州就那么一小条,最宽的地方也不过几十里。而且,一端是山海雄关阻路,一端是强悍的八旗铁骑,辽东孤立一域本就很难有什么作为,现在命脉又为人所控,看来辽东被北直隶收服那也是早晚的事儿。

    虽说懿安皇后监国之后,整个江南的气象都为之一新,但是,那位领政大人真是太厉害了,将来鹿死谁手,看来他们是殊难乐观。

    余大成的心情很闷,一直到闷到第二天下午,知道袁崇焕回来才算好受了点。又忍了一晚,第二天,二十五日,上午巳时,余大成到了大帅府,递上了名帖。

    听到余大成来了,袁崇焕大开中门,亲自出迎,把余大成风风光光地接进了帅府。

    虽然早就料到自己大婚,南明朝廷肯定会派人来,这个人也**会是余大成,但余大成真的来了,袁崇焕还是高兴异常,喜出望外。

    袁崇焕简朴依旧,他的家人依旧像以往那样住在帅府后院。把余大成迎进帅府后,袁崇焕没有把余大成请到帅厅,而是直接把余大成让进了内宅。

    和家里人都一一见了面,又和老太太亲热地聊了好一会儿,袁崇焕这才把余大成让进了自己的书房。

    叙完私谊,就该谈公事了。

    落座之后,歉意地笑了笑,袁崇焕道:“余大人,对朝廷而言袁某现在还是逆贼,所以就没有派人过去。”

    余大成知道,袁崇焕的歉意不是对朝廷,而是对他的。心情陡然好了不少,余大成笑道:“大帅你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