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七章甘露殿密议

道:“三哥有心要劝那就劝好了,小弟兵部事多,公务耽搁不起,呵呵,告辞,告辞!”话音一落,不给李恪出言挽留的机会,也不再看啥子热闹了,一转身,大步走出了朝房,溜之乎也。

    “这个小八!”眼瞅着李贞溜得麻利,李恪苦笑着摇了摇头,无奈地叨咕了一句,整了整衣袖,从后头挤上了前去,挡在了柳东河的身前,回过身来,高举着双手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且容本王说一句可成?”

    李泰虽是存心要将事情闹大,可并无打算即刻便与吴王一系的人马来个“朝堂大血拼”的,此时见李恪出面,立时给身边正闹哄着的心腹手下们打了个暗号,示意众人先静下来,而后对着李恪一拱手道:“三哥,您来得正好,父皇一向都是勤政之人,如今怎会如此惰政,小弟以为当是这起子阉人在作怪,你我兄弟当即刻面圣,奏请父皇扫清奸佞之臣,勿失我大唐之辉煌。”

    李泰一番话说得倒是慷慨激昂,颇有些忠臣死谏的意味在内,可听在李恪耳中却浑然不是滋味,只不过李恪城府深得很,心里头虽巴不得李泰大闹上一场,却绝不会在语言上有所表示,此时见朝房里渐渐安静了下来,也没直接回答李泰的话,只是笑着拱了拱手,转回过身子,满脸子诚恳之意地看着被群臣们闹哄得面红耳赤的柳东河,很是客气地拱手为礼道:“柳公公请了,父皇说今日不朝,可曾有其他交待?”

    柳东河虽久在内廷为官,多少也算是见识过不少大场面的了,却从不曾似今日这般被群臣围攻过,此时早已是满头大汗,见着吴王李恪出面解围,心中自是甚为感激,一听李恪见问,忙回礼道:“陛下并无其他交待,只是令诸位大臣各归其位。”

    “哦,原来是这样。”李恪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点了点头道:“柳公公,您久在内廷,当是知道政务耽搁不得的要紧处,现如今父皇十数日不朝,积累之朝务恐多,诸位大臣们也是心急政务方会如此失态,还请柳公公不要介意,呵呵,既然父皇别无其他交待,那就请柳公公多跑上一趟,将诸臣要求面圣的事情代为转奏一下可好?”

    李泰是明着闹,李恪是暗着挤,说话办事虽不同,可调子却是一致的,那就是挟百官以威逼圣上,都没安啥好心眼,这一条老于世故的柳东河自是能看得出来,不过看得出归看得出,两位亲王的位份摆在那儿,可不是他这么一个新晋的内侍监所能得罪得起的,见事已至此,知道事情怕是躲不过去了,倒也不在犹豫,点了点头道:“殿下请稍候,容老奴这便去回禀陛下,看陛下旨意如何定夺罢。”

    “有劳柳公公了。”李恪还是一如既往的恭谦,拱手为礼地谢了一句。

    “不敢,不敢,诸位大人请稍候。”柳东河顾不得擦去满头满脸的汗水,一溜烟地挤出了人群,径直往甘露殿奔去。

    宽敞无比的甘露殿中此时一派的死寂,除了高坐在上龙椅上的一代大帝李世民以及下头分文武站着的七名重臣之外,再无旁人,便是连那些个端茶倒水的小宦官都被赶出了大殿,君臣八人自打见面时那套程序化的见面礼节之外,再无声息,谁都不先开口,君臣间就这么静静地对峙着,直到柳东河匆匆而来的脚步声响起,这才打破了此前的死寂。

    “启禀陛下,诸臣要求面圣,老奴无能,劝止不住,请陛下圣裁!”柳东河一头跪倒在地,很是狼狈地颤声禀报道。

    “何人挑的头?”李世民面色不变地问了一句。

    这个问题可不好答,饶是柳东河也算是胆气大之人,却吞吞吐吐地不敢开口,直到老爷子冷哼了一声之后,这才吓得一哆嗦,紧赶着答道:“是,啊,是魏王殿下,后头吴王殿下也提出要面圣一事。”

    “哼!”李世民尽管早就料到会有这么出戏,可还是忍不住怒气勃,冷冷地哼了一声道:“传旨:诸臣即刻散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