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二十二章伊州危机(上)

者淘汰到地方,组建团练营,每营五百人马,四城各一营,除负责守城之外,兼顾地方治安,当然,这些团练营并不是以军队的编制存在,而是以衙役的身份行事,也算是在编制外打了个擦边球,三步便是对军官层进行相关培训及考核,以军校的形式对所有中层以上的军官进行集中培训,实行竞争上岗制,不合格者淘汰到团练营去任职,一番整合后,精兵强将之策初见成效----六营满编六千六百人,步、骑各半,但无论步、骑均以马代步,只是战时步兵下马列阵而战罢了,每营设校尉一人,分别为:骑甲营校尉刘旋风、骑乙营校尉沙飞驼、骑丙营校尉原楼兰镇守使林挺、步甲营校尉鹰三、步乙营校尉原西州镇守使贺大才、步丙营校尉游思凡;骑兵统制官为陈武,步兵统制官为林承鹤,王府亲卫队长之责由燕十八接任,副典军则是鹰大;原先四镇合并为大西州,由都护府掌总,具体民政由莫离负责,而由秦文华出任大西州刺史一职,其下设四县,各县令由都护府委任,并报朝廷审核,至贞观十七年元月底之前,诸般事宜算是具备的雏形,虽说离完备尚有差距,可毕竟算是开了个好头,幸亏李贞忙于内政之际正好是冬季歇兵之时,并无外敌骚扰,一切都顺当得很,倒也算是幸事一件。

    正所谓幸与不幸是对双胞胎,就在李贞忙着整顿内务,无暇顾及外部事宜的当口,一件大事突如其来地降临了----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扣押了大唐派去宣抚的时节,并于贞观十七年元月二十一日兵五万余,号称八万,兵围伊州,叫嚣要剿灭安西唐军,此等意外的消息一传来,整个安西都护府立时震动了起来,人心惶惶不安,刚走上正规的内政立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西突厥乃是大唐之强敌,占据了天山南北最富庶的草原,共有十大部落,另有附属之小部落无数,人口近六百万,善战之兵计四十余万,其现任可汗为乙毗咄陆,其人好战且贪婪,屡次对外用兵,曾灭了吐火罗、米国等中亚强国,对大唐也是屡屡犯边,劫掠无算,此次又找了个借口,言称大唐使节对其不敬,扣留了唐使,并不顾尚未到化冰时节的天时,悍然出兵围困伊州,其嚣张之气焰不言自明。

    伊州地处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沙州(今甘肃敦煌县城西)与西州之间,是戈壁滩上一片较大的绿洲,农业开较早。东汉明帝时击败匈奴,取其伊吾卢地,筑伊吾屯城,置“宜禾都尉”,于此屯田。此后,大多为屯田镇兵所居住。隋朝在伊吾屯城之东新筑伊吾城,为伊吾郡郡治。隋末又为杂胡所据,依附于西突厥。贞观四年,唐派西北道安抚大使李大亮运去粮食,对伊吾地区杂胡进行招慰,伊吾城主石万年以伊吾等七城归唐,唐因此置州,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下有三县----伊吾、柔远、纳职,因此州处于哈密地区,又是设州较早之地,文官体系已经成型,李贞此次州县改革并没有涉及到伊州,只是对其原有的驻军一营人马进行了初步的培训,派去了几名军官对原有人马进行训练,尚未来得及按交河一带的营兵那般进行整合,其战斗力存疑,面对着五万西突厥精兵的围攻,能守住多久便成了个大问号。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等烦人的事情却总是生,愣是令李贞伤透了脑筋,没错,李贞来安西的目的就是荡平西突厥,可问题是此时尚不到时机,军队没做好准备不说,身边还呆着龟兹这么只豺狼,按李贞原定的作战策略是先捏软柿子,等灭了龟兹之后,借势震慑西域各小国,对这些小国进行整合,将其全部纳入大唐州县制之后,先与吐蕃达成和议,后联合薛延陀合攻西突厥,等灭了西突厥之后,回头再收拾吐蕃,末了,挟百战之军,翻越金山,攻入薛延陀,一举荡平大唐周边所有外患,整个计划预期八到十年,却不曾想计划才刚开了个头,八字都还没一撇呢,西突厥大军倒先杀上门来了。

    伊州乃是安西与中原的联络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