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三十七章舆论导向之争(下)

正到世叔府上,乃是表态矣,其所表明之态有三:其一,陛下此局是要看诸皇子能否相忍为国,很显然,陛下怕是要失望了,而太子殿下此番堂堂正正来拜会世叔,其意在告知陛下太子殿下行事一切皆是出自公心,无不可告人之举;其二,陛下本想就此事撮合一下太子殿下与世叔之旧隙,殿下心中亦是有数,故此方有此番之驾临,殿下既已出言拜托世叔,便是要看世叔如何应对了的,至于其三么,太子殿下此来之所以不避人耳目,盖因其已有备无患,无论世叔出手相助与否,太子殿下皆已立于不败之地,不虞有它。此皆小侄之揣测也,不敢言准,还请世叔详查。

    嗯。长孙无忌并未就崔泽的分析进行点评,只是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面色平淡之至,可眼中所掠过的一丝若有若无的精光却躲不过崔泽的观察,只不过崔泽灵醒得很,并没有出言追问长孙无忌的决定,只是默默地端起了茶碗,装作饮茶的样子,厅堂里一时间也就此静了下来。

    长孙无忌为相多年,经验老到得很,对于崔泽所言自然早就心中有数,自是知晓李贞此番浩浩荡荡前来其实还有一个用心,那就是李贞此番摆明了是要长孙世家摊牌,要么站在东宫一头,要么站在诸王一边若是站在东宫一边,按李贞表现出来的态度来看,将来长孙世家荣华虽可依旧,可权势却未必一准能有如今这般辉煌,至于站在诸王一边么,那就意味着从此跟东宫宣战了,双方几难再有妥协的余地。此事来得太突然了些,突然到长孙无忌很有种措手不及的感觉而今李贞才刚入主东宫,可以说立足未稳,这便如此急地便显露出要对政局进行洗牌的意思,实是太诡异了些,长孙无忌想来想去也没搞明白李贞敢如此做的依仗何在,隐约觉得李贞此时来上这么一手,有些个虚张声势的嫌疑,可一想到李贞这一向以来的狠辣手腕,长孙无忌着实有些子不寒而栗,一时间实是难以定夺。

    子詹所言有理,老夫亦深以为然,而今之局老朽该如何应对方好?长孙无忌沉吟了良久,却始终难以下定决心,伸手弹了弹椅子边的扶手,沉着声问了一句。

    听话听音,以崔泽的智商自是听得出长孙无忌此番确实是拿不定主意了,不过崔泽却也没有急着回答,只是笑了笑,并不接口一个好的谋士该摆明各种可能性,至于任何抉择,那就不是谋士所能作主的,此事明显关系到长孙世家的站位问题,又岂是崔泽这么个外人所能作主得了的。

    嗯?长孙无忌等了一阵,却没见崔泽开口,登时便愣了一下,自失地笑了起来道:子詹不必讳言,有话但讲无妨。

    世叔既是愿听,那小侄便说好了。崔泽正襟危坐地拱手道:而今之道,唯一静字耳,正所谓以静制动可也,世叔以为然否?

    以静制动?长孙无忌口中无意识地呢喃了一声,眉头登时便锁紧了起来,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阴谋是需要实力来支撑的,不管李贞是虚张声势也好,故作姿态也罢,而今的李贞已是羽翼丰满,手下人才济济,文官武将样样不缺,手中又握有储君这么个大义名分在,只消不犯大错,登上皇位已是无可阻挡之势,唯一可能出岔子的地儿便是老爷子的猜忌之心皇帝强,太子亦强,一山势必难容二虎,一天岂能有二日?若是换成别人来当皇帝,夹起尾巴来做人自是保证储君不失的不二选择,然则李世民却不是旁人,尽自年岁渐高,可阴谋诡计、尸山血海里滚打出来的李世民眼中着实容不得旁人掺沙子,故此,李贞若真是遇事便装缩头乌龟的话,不但不能消除李世民的猜忌之心,反倒会更加重上几分,正因为想透了这一条,李贞才敢以堂堂正正之师来面对李世民所布之局,这也正是李贞敢于借势逼迫长孙无忌的根由所在,当然了,李贞原本就没指望长孙无忌能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要的仅仅只是让长孙无忌有所忌惮,不至于彻底倒向诸王一边就成,至于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