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二十四章 卖官

    第三百二十四章卖官

    但是,朝鲜的土地兼并跟中国不同。有着他们的特色。陈细弟这几天有空时,也看了一些朝鲜的汉语书。在书中,陈细弟看到,朝鲜的佃户政策,比之中国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凡地主,都养着大量的佃农,多的达几百上千个,少的也有几十个。这些佃农,没有财产,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他们的一切都是属于地主的,甚至于他们所生的孩子,也是地主的财产。地主可以随时剥夺佃农的女人,甚至于生命。陈细弟在一本书中看到,有一些地主,为了节省粮食,竟然杀死年老体弱、已经无法为他们创造财富的佃农,由此可知,佃农的境遇差到了什么程度。按理说。如此残酷的政策,早就会激起佃农们的反抗了。可是几百年来,佃农真正举竿而起的不多,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可知,朝鲜人的忍耐力,真是强得让人可怕啊。

    正因为如此,财富大量集中到地主、贵族的手中,而不是集中在国王的手中。朝鲜多少也有着近千万的人口,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有三四百万中元之多,在这个世界上,只能马马虎虎过得去吧。可是,从跟几个亲王、翁主的谈话中得知,如果把贵族、地主的钱都弄到手的话,起码可以弄到几千万甚至于近亿中元。要知道,那些地主和贵族经年累月剥削佃农,慢慢地把财富积攒了下来,几百年下来,真的是相当可怕的。

    如果把这些钱弄到手,或者只不过是弄到一部分,对于中国的经济展来说,就是一件相当有利的事情了。可是,怎么弄到手呢?看着身边的那些个大箱子,陈细弟心中有了计较。卖官,没错,就是卖官。当然,卖的不是现在已经不值钱的朝鲜的官。而是总督府的官了。

    值此政局动荡之际,对于那些地主和贵族来说,他们最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最最害怕的是,早晨醒来现,自己的所有财产都已经被没收了。日本人就是采取这种政策,从朝鲜半岛上捞到了不少的便宜。可是,那些贵族和地主也不是吃闲话的,你有张良计,他有过墙梯,他们总有办法把财产藏起来,让你小鬼子只捞了个空壳子而已。

    中国现在需要贵族和地主手中的那些钱,因此,陈细弟就得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所藏的钱都捞到手。可是,如果采取强迫的手段,估计是弄不到太多的钱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地主和贵族们乖乖地把钱送上门来,而卖官,就是为了这个。

    在总督府里面大量设置一些没有实权的官,然且,大规模拿出来批。以共和国的制度,总督府估计相当于共和国的副部级部门吧。下可设司,局,处,科等等。如果再细化的话,足可以腾出万儿八千个官位来。例如,一个科级的小官,一个月的工资是一中元左右,可是,你朝鲜人如果想当的话,你就得拿出一千或者几千中元来买,这中间的利润,足以让王卫国总理晚上笑醒几回的。当然,官也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还要进行竟拍,价高者得,尽可能把利益最大化。如此一来,起码就可以得到几千万中元。至于大规模卖官会给朝鲜半岛带来什么样的结局,那就不是他陈细弟应该关心的事情了。陈细弟当然知道,用钱换来的官,自然是要大捞特捞的,争取把成本赚回来,说不得还得变本加利一些。不过,反正又不是中国的地方,只不过是一块殖民地而已,用不着太在意的。

    如此一来,中国政府得到了急需的钱,而那些贵族和地主们,得到了身份,得到了保住财产的一丝保证。双方可谓是各取所需吧。陈细弟的眼睛放着光,他仿佛看到了大堆大堆的金子,正不断地朝着共和国飞了过去。当然,此事事关重大,必须向刘一飞总统好好地汇报一下。只是,如果刘一飞总统没有在短时间内把朝鲜半岛纳入国土的打算,那么,他一定会答应的。从某种方面说,刘一飞跟这个陈细弟,其实也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的,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精于算计,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