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十三,征服越族

科技,再次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办很多很多的事情!

    而我想的,就是,大运河!----

    秦始皇的大运河,从北京到杭州,贯通南北,现在,龙族的势力虽然还没有展到北京,止步于蚌埠,但是南面却不止杭州了,而且刚好是一长条,开挖运河正当其时!

    现在我们虽然有了马车,但是马车的运输量总是有限,造铁路的话,虽然可以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受限于钢铁产量,也只能一步一步来,而船只的运输能力与低廉的运输成本,就是铁路也是望尘莫及,唯一缺点。就是度慢了点。

    我的战略目标是往北方展,而北方,从古代直到几十年前气候变暖为止,都是缺粮的,秦始皇开挖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南粮北运,现在,龙族有了金衢盆地、河姆渡与杭嘉湖平原这三大粮仓,正缺一条线路将其串联起来,为钢铁、工业基地马鞍山直到蚌埠前进军事基地提供源源不断地补给,主要是粮食!

    而且,因为古代的江海湖泊面积更为广大。这条运河的开挖难度也不会太大,因为可以利用现成的水域,而且龙族的船只现在与后世还不能相比,所以工程量也少得多。

    至于运河的具体走向,还是利用古河道与太湖,具体是,从金衢盆地中心开挖运河入钱塘江上游衢江,然后经过中游富春江入钱塘江,在下游汇合从河姆渡地区延伸出来的支运河,进入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在湖州附近进入古太湖,然后一直北上,在马鞍山附近开挖一百多公里运河进入马鞍山,再进入长江,然后往东,由低洼的苏北里下河地区往北,利用这里的水道一直延伸到淮河(这时候尚未生黄河夺淮,所以淮河是直接入海的),在这里,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沿着淮河西进,到达蚌埠,一个是继续北上,一直到达今天的北京地区,甚至可以通过渤海,到达东北地区!

    金衢盆地这边,本来也可以利用浦江这边源的浦阳江入钱塘江,这样工程量小很多,而且线路更近,不过浦江上游位于山区,水很浅,而且下面都是石头,以后扩建的话工程量就太大了,另外,也无法到达金衢盆地的中心,不如另外挖运河进钱塘江合算,至于路程远一点。对船舶运输来说,不是太大的事情。

    这条路线,比起后世秦始皇开挖的运河来说,工程量小得多,而且我们目前的生产力也不比秦始皇时代差多少,所以还是可行的。

    还有一个因素是,现在刚好是冬闲,越人是农耕民族,但是却没有种植蚕豆与小麦,所以冬天闲来无事,金衢盆地的气温又比马鞍山高很多,野外作业不是问题,同时,让这些刚刚归顺的越族人去挖河,也是分化控制整合他们的一种手段,里面的各类人才也可以通过此事挑选分类出来----

    二十余万越族人,可以出动的劳动力为十几万人,力量无比巨大,而这里的运河只是很短的一段,土壤松软,工程量不大,加上少量的硬骨头有龙族的火药,所以,还没有等合适的工具运到,就已经被拿着木矛石锄之类原始工具的越族人完工了,是一条长一百多公里,宽二十米,深三米的小型运河,现在劳动力紧张,所以就小一点算了,等以后再扩建。

    这条运河挖了一个多月,等完工,后方来支援的人手与大批生产工具也到了衢江,直接驶入运河,这批工具还是各驻地日夜加班赶出来的,包括各驻地现在所有空闲的工具,如铁犁之类,反正要到明年才用,就先送过来了,当然不可能做到一人一件,但是这一大批金属工具的投入使用,肯定能让越族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大截。

    大量的铁犁,锄头,主要是用来开荒的,越族也只有二十来万人,大约开垦了六七十万亩土地,在广阔的金衢盆地中只是一只角,没有理由不大量开荒。以后,这里就是龙族最大的粮麻生产基地了。

    大量的铁犁与水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