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二章 贸易逆差

就已经向何定南缴纳一千五百万两的税款江南的商人加起来也差不多。

    浪思心中在想我们不是要打击何定南吗?为什么还要向他缴纳那么多的税款?浪思显然很清楚这些只是布置自己的妻子肯定还有后着他不需要为妻子顾虑。倒是邱家商会目前的财政状况令浪思不得不为它担心。

    邱家在海峡建成时已经没有多少财产了顶多只有几百万两流动资金可以说是外强中干浪思可以从妻子口中得知。这几年来邱家不断资助长浪军徐州战争时拿出战马之余还用了二千万两加强军队实力幸好清梅从李情手中拿回了这些支出。距离徐州战事已经一年多全个邱家商会大概有四千多万两。要和势力根深柢固的何定南硬碰实在有点不明智。

    清梅身体已经复完便接手余下来的商业战争。清梅明白流动资金的重要性于是她使用了最后的武器:邱家银号。邱家银号本来是为了方便来往的商人令他们免于携带那么多的银子和避免盗贼洗劫得一无所有。由于它的方便它就成了一个让商人和平民存放银子的地方。在船运兴起之际有很多人都想借钱来做生意清梅便将银号改成了贷款的地方向这些借钱的人收取利息。

    慢慢的邱家银号接受商人们和平民百姓存放银子的地方并向他们提供一年一分利的优厚条件。同时它又向前来贷款的人收除一年三分利并要求用一些土地或其他值钱的东西抵押银号就赚取两者的利息差别。这些年来邱家银号赚到的钱不多每年只是几百万两罢。但它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银子这些银子都是商人和平民存放在银号的钱。清梅计算过有接近六千万两的银子是可以暂时拿来作流动资金无形中清梅在和何定南对抗时多了一些筹码了。也多得了银号邱家才能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邱家商会在三边贸易协议吃亏不少不过清梅却从另一个地方赚了回来来填补损失的部份也就是清梅在这条协议中对何定南最大打击的地方。参与协议的江南和华北商人暂时只能向邱家买货或卖货令邱家吃下了大批大批的货物。特别是华北的特产由于距离较近而且没有受到何定南的影响所以北海存有不少这样的货。清梅便将这些货物大批大量的倒卖给建业城的商人和百姓不论是什么东西只要可以赚钱清梅都毫不犹豫的运到建业城尽量在那儿出售。本来何定南初时见到这些邱家商船还沾沾自喜以为他已经击倒了邱家令他们不得不在建业城买卖很快当他现到建业城的商船只剩下邱家商船时就知道事情有点不对劲了。

    自从提高过海税后何定南确实大赚了一笔。开始时有很多商船来建业城交易从中赚从差价之余还令江东的货物十分畅销。江东特产和江南特产大部份都相同而且江东占有价格上的优势自然成为抢手货。

    几个月前何定南收到报告说北海邱家和江南的商船活动频繁比起过往的来往数量多了不知多少倍。报告还说北海和江南的商人将货物的价格大幅调低令何定南摸不着头脑。他猜不透对方有什么用意手下也没有人知道。在他看来这些人是刻意调低价格来避税不过也缴交了比以前更多的税款。何定南忧心了几天便不再将它放在心上。另一方面这几个月来这些来往的商船总共向他缴了三千多万两的税款也令何定南放松了戒备心。

    江东的商人和百姓在初时因为贸易的繁华。而富有起来经济一片大好令何定南对提高过海费的“英明决定”沾沾自喜。很可惜江东的百姓已经掉进了一个大陷阱一个由清梅主导江南和华北商人联手演变已成的圈套……………

    邱老先生的影响力果然很大他的认识的人过往商业伙伴的后辈全都信守协议的约定。他们现在只和邱家商会交易对于前来售货和进货的江东商人一律拒绝回应。他们告诉这些商人在北海可以用极低的价钱进货。江东的商人不信去到北海查问果然真有此事。价格上不能和邱家竞争他们只能奇怪为什么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