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 初(三)

    祥兴三年秋十月吏部尚书赵时俊点起了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大火以福建、广东、广西三路初定民生凋敝为名上书朝廷请大都督府与皇帝下令重整地方官制将府、州、军、监四种行政单位划分统一为府每府辖地最低三县。辖地不足三县、料民不及十万者皆裁撤为县视地域远近与相邻县合并为一府。

    大都督府许之帝昺用印百官哗然。

    大宋划分天下为二十四路路之设下有府、州;府、州之外又有军、监。南渡后又为了满足官员升职**将大批州、军、监升格为府。种种历史遗留原因导致行政区域和地方官职混乱。而广南东、西两路在大宋历史上属于边荒地区由于朝廷对两路控制的松疏和地方豪强势力强大行政区域更加混乱不堪。很多州、军如横、贵、宾、雄等辖地面积尚不及福建一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挂着知府、知州、都总管副总管职位的官员和挂着孔目官、勾押官、开拆官、押司官粮料官名目的小吏不计其数。朝廷为了安抚地方对这些不干活却白拿粮食的冗官、冗吏往往采取睁一眼闭一只眼态度任由其在地方上肆意妄为。

    邹洬和杜浒巡狩两广采用强力手段把那些背信弃义的豪强们全扫平了一些地方上的职位就空了起来。而这些平白空出来的职位也就成了行朝庞大的冗官队伍关注的焦点。

    历史上一旦乱世结束或者说由乱世转入短暂和平时代都会出现一个繁荣期。由于大量人口在战争期间死亡历朝历代令人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缓解。而在乱世中活下来的百姓有了自己的土地会迸出极大的生产热忱。加上只有战乱时代这个反面参照物做对比于是盛世自然而然地诞生。很多糊涂蛋皇帝和二百伍宰相都因此成了明君、贤臣。(我们这个历史分支很多所谓的盛世就是这样形成的。)

    行朝官员的智力一点都不比文忠所处的时空分支那些闭着眼睛将异族殖民夸赞为太平盛世的无赖文人们傻。所以他们才竭尽全力给自己争取一个外放为官的机会。大宋朝向来有派中央官员兼职地方的习惯在外行看来他们的要求完全附和大宋传统并且包含了为国尽力的无限忠心。

    可赵时俊一招撤州并府把大多数人的梦想给击碎了。广南东、西两路四十七州(一说为五十余)按赵时俊提出的标准裁撤保留下来的知府职位不会过十五个。而此刻行朝冗官中够资格外放替天子知一府的官员就有四十余位。大伙的期望骤然遭受打击难耐心头愤懑纷纷上书给朝廷希望杨太后和幼帝出面给大伙做主。但杨太后生来性子软弱经历崖山一劫后行事更加谨慎躲在泉州行宫里对冗官们的陈词视而不见。幼帝赵昺例行上了几次朝面对御史、言官、散职和恩荫们的叫嚣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诸卿为官是为民为国还是为己。”然后拂袖散朝羞得众人无地自容。(酒徒注:门荫即宋代的**按宋制他们可不经考试直接为官)

    见赵时俊的第一把火已经成为事实面临裁撤命运的冗官们又把目光盯到了知府、知县以外的闲散职位上。按宋制度一路主官有四除了总管军政大权的安抚使外还有负责粮草税收的转运使负责刑狱公事的提刑官及负责赈济的提举四个大员互不统属都直接对朝廷负责。而一县之地除了知县外还有县丞、县尉、主簿一州之地还有通判知州等。这些职位虽然没有路、府正职那样具有实权却待遇丰厚至少结局比起被裁撤回家好得多。

    没等众人想好了去盯那个地方副职赵时俊又烧起了第二把大火。他上书给大都督府要求改变以往地方官职太多人浮于事的情况。建议明确路、府一级官员职责裁撤虚职把相关职位与大都督府下部门或朝廷各部直接挂钩以免地方和中央行政重复令百姓无所适从。

    文天祥允之奏请幼帝赵昺。十月末帝昺下令各路安抚使只负责维持地方正常运转替朝廷管理百姓不再负责军务。而转运、提刑二职及其从吏皆不得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