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85章;疯狂的石头

新疆的农村很流行开摩托车只是这种代步工具只能每年用六个月剩下的六个月都处于冬眠期。而和田今年列外天气换算好几千上万个维族人挤在路边的一个空地上通常手里都有两三块玉石互相用维语讨价还价。梅玲三人挤过人群一路开始有人递过来玉石让她们看货梅玲毕竟第一次经历这种场景身上又装着大量现金的有点紧张看着这么多人围过来钱生德和小胖挤在她身边生怕出什么事。

    不过她们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因为她们看到一些维族人直接就提着几十万上百万的现金在马路边交易里面也有汉人。几个人已经大概了解了一下市场行情山料一公斤5ooo左右山流水料和籽料根据成色一万到七八万不等。

    转了一上午梅玲凭感觉知道和田玉如此疯狂开采必定会导致将来玉价疯涨这有可能就是和田玉快增值的分水岭。她决定出手收些精品不止这一次以后还会来收。她给钱生德定下规矩待会买料她负责看货小胖负责付钱钱生德负责拿货目标全是白玉籽料。山料和山流水不问只要是百克左右的白玉籽料每公斤单价在五万以内的全收。

    两个小时后三人把十五万全部花完总计收到3.5公斤籽料27颗。回到宾馆后三个人在客房里用强光电筒仔细观察买回来的料梅玲确信全是一等品。梅玲算计如果拿到上海加工每颗料的工价估计在5ooo元需总工价13.5万加原料15万其它费用1万总成本在29.5万就算3o万这样下来每一块玉的成本价都在1.11万。也就是说如果成品能卖到1.5万收回成本不在话下。梅玲不会卖1.5万的她的心里价位是三万以上不封顶不赚五十万不罢休。如果投资3o万能赚5o万那么她会把所有赚到的钱全部拿来在买料每次都用一部分钱给自己造一件精品争取一年内和田玉藏品收藏量达到全国第一。

    梅玲手里还掌握着35万留下2o万的人工费和杂费只有15万的钱收料了。是继续收籽料还是改收其它料呢?

    “收籽料的成本太大了明天我们还是收点山料回去吧。”梅玲说。

    小胖和钱生德已经被和田疯狂的挖玉状况以及梅玲大刀阔斧的收玉行动弄蒙了他们现在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那一点钱在这里根本算不了什么最关键的是梅玲竟然会说维语。其实他们搞错了梅玲说的不是维语是哈语这两种语言都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两者的区别大致相当于上海话和四川话的区别很多词汇是共通的。只是不懂的人听不出来罢了。

    “梅姐我们全听你的。”俩人说。

    话说完有人敲门梅玲示意小胖先把料收起来。钱生德去开门看看是什么人钱生德从猫眼里看到一个维族老汉。

    “梅姐一个维族老汉。”钱生德说道。

    “问他什么事?”

    “他不会汉语。”梅玲一听就迎了过去用哈语跟老汉聊了几句之后梅玲很高兴地把他请了进去。维族老汉关上门之后从鞑靼里抱出一块头大的籽玉估计有十公斤左右没有一处露白的有明显的伤绺天窗开了三处只有一处显料。

    梅玲用强光电筒看了十来分钟真皮是白玉籽料她觉得最少能值三十万。不过她觉得这块料的风险很大自己也不想花那么大的价钱给老汉说料不咋地风险太大不要。

    老汉说你不要骗我我已经找人看过料保证没问题别不好意思让梅玲尽管说个价。梅玲其实猜测这老汉估计没找人看过如果看过就不会留到现在因为这老汉一看就是普通的玉农正常情况下普通玉农挖到玉不转三手不可能到汉族玉贩的手里。很明显这老汉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得到这块玉的这个天窗也是他自己开的老汉可能是怕太招人或是想卖个高价所以自己直接找汉人客户了。梅玲的目的是杀价如果十万能搞定绝不多花一分钱。

    又和老汉聊了几句之后梅玲才知道自梅玲在玉市上已出现他就盯上了他看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