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零三章 前奏

了一堆东西。而李贤在冬日命人窖藏的无数冰块这时候也就毫不吝啬地都取了出来。

    在这场轰轰烈烈的防暑降温工作中戴至德重新进入政事堂便显得无比低调就连里头如今剩下的裴炎、刘之、李敬玄三个也基本上察觉不到戴某人的存在感。等到武后反应过来现政事堂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她不免懊悔了一阵子。可观察了几天现有这个人和没这个人几乎没有两样也就默然认可了这么一个事实。

    就连始作俑者李贤也忍不住认为上官仪是不是举荐错了人。一个不哼不哈地家伙进了政事堂和不添人有什么两样?当一个月后暑热稍稍缓解姚元之给他送上了这一个月的报告时他才骇然现某人不哼不哈之中解决掉了不少事情其中甚至有兵事。

    把人家的建言和他之前的设想结合在一起总共有好几条能够重合在一起:第一是府兵连连逃亡已经不那么切乎实际兵制需要缓慢改革;第二则是大唐在边疆不可只用羁縻制度应该仿太宗皇帝在诸如高昌这样的重要地方设州县直辖统治不可一味节省。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既然打仗了就得有好处否则攻下了再多地方日后反叛连连那么打了也是白打。光是边将悍勇没用还得边官得力才行。

    这么说难道真地要从府兵制改成募兵制?

    李贤地军事知识来自于李绩但李绩主攻战场对决战略布置对于兵制这种东西少有研究。他倒是隐约记得苏定方作为李靖的徒弟他曾经在人家珍藏地卫公兵法中看到过相应的分析只是现如今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于是当天晚上他回到家里就找到了苏毓结果苏毓二话不说就从自己的闺房里搬出来三大箱子书笑吟吟地说那都是陪嫁----三箱子的书从卫公兵法到阴符经总而言之是应有尽有。结果从来到晚上就不正经干活的李贤破天荒钻进了书房那烛火足足亮了一夜。

    这修文坊从女主人到林林总总的仆役下人何尝看见自家主人如此勤奋?整整一夜中夜宵也不知道送过几回偏生李贤是照单全吃却一句话都没有完全一副啃书的书呆子架势。到了早上眼睛里头满是血丝的他方才走出了书房兴冲冲地来到院子中一桶井水从头冲到脚换上衣服便精神抖擞地去上班……不是上朝了。

    朝会上并没有什么大争议因为前些天因为中暑的严重减员所以这一天只是确定了十天后由薛仁贵分析安西四镇的整体西域局势以此决定是否由其接任安西大都护。这种规矩是大唐之前从未有过的但太上皇后不反对皇帝不反对储君不反对群臣中更是认为这是大开贤明之风坚决支持的人不在少数。

    这一天散得早李贤用最快的度在一堆要审阅的奏折上盖了自己的章上呈或下午后就离开了东宫。除了从不迟到他随便请假早退的事情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所以得知此事之后叹气的人虽然不少想把人追回来的却一个都没有。

    李贤今天早上出门的事情就关照过有要紧事和甘勒商量所以修文坊一大帮女人不免都在思考是什么事尤其是哈蜜儿更是心中忐忑。这自己的弟弟自己知道虽说有点小聪明人也算是有骨气的可并不是什么大才。她当然希望弟弟能够富贵荣华可她绝对不愿意被人说李贤是任人唯亲。

    坐在那里的她始终不安地低着头甚至没注意屈突申若和李焱娘正在你一句我一句地询问甘勒西域的情况而她那个弟弟回答得头头是道甚至还比划着手指吹嘘着雪山风光。

    一旁的几个人当中贺兰烟只是纯粹地感到好奇和憧憬许嫣和阿萝只是想着那种能让人冻成冰棍的寒冷究竟会是怎样的光景而苏毓毕竟是将门之女渐渐听出了一点名堂。这屈突申若和李焱娘变着法子问西域那里的地理人情似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如果她没记错的话李贤似乎是属意让薛仁贵去西域的莫非准备把甘勒一起带上?可若是那样哈蜜儿会答应么?

    就在她疑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