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二十三章 善恶到头终有报

出了乱糟糟声音中地最后一句话韩王李元嘉顿时心头火起。现在才知道是被人算计?晚了!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眼看着一群吏员强拉硬拽地把一群尊贵地皇族宗室们拖下去心中不由得生出了几许焦躁。

    看这个样子这些人是保不住了而且李贤既然都出面了分明也是不希望有人保他们。他倒不在乎被人说什么明哲保身只不过有一点须得考虑人家这只是杀鸡儆猴还是准备一批批地全部肃清了?如果是后者那么他可得小心一点别最后狡兔死走狗烹那就太不划算了!

    李贤在东宫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方才等到了韩王。看到这位叔祖满头大汗脸色焦虑又得知对方是先来找他的他心中自然是异常满意。他可不是君子报仇也未必非得致人于死地把人家弄来帮他处理麻烦顺便背黑锅这不是很好么?

    所以面对韩王李元嘉诚惶诚恐地赔罪他异常客气热络地将对方扶起还亲自在风炉上煮茶相待。

    这一回他索性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截了当地就先前地事件很是责备了李元嘉一通旋即方才大度地指出过去的事情都过去了最后便隐晦地表明皇族宗室的名声太败坏了若是不能整治整治只怕民心思变而这样的重任唯有李元嘉这样的贤王方才能够胜任。

    这种先撕掳干净先前的恩怨然后提出要求顺便再捧一把的伎俩他早就玩得炉火纯青。即便是韩王李元嘉这样年过六旬的老江湖也不免被糊弄了进去----这种时候并不是阅历的问题而是气势和地位的差异所以有这种结果并不奇怪。

    “所以韩王放心皇族宗室乃是大唐江山的基础别说我没打算一体整治就算我肯陛下和父皇也决不会允准。像韩王这样的贤王朝廷便应该礼敬就应该大用而像虢王江王滕王之流不是我不敬他们实在是太肆意妄为了置国法置朝廷颜面于何地?”

    李元嘉不停地点头事实上除了喝茶的功夫他一直都在不停地点头他甚至不得不承认李贤很有谈话的艺术----其实也就是忽悠的艺术。尽管知道这些话里头有些不尽不实之处但那又怎么样?他和虢王江王滕王确实是兄弟但他从那三个兄弟那里得到过什么好处?那三个胡作非为的家伙反而败坏了他的名声!

    “六郎你放心我既然忝为大宗正便一定秉公办理此事还那个监察御史一个公道!我现在就去面见陛下和太上皇想必他们也不会姑息养奸!”

    瞧见这位老韩王雄赳赳气昂昂地出去李贤顿时舒了一口气。要是他当初直截了当和韩王闹翻了哪里有如今这么轻松?宗室皇族中辈分最大的这位老贤王一旦拉拢过来其作用还真是不可忽视。话说回来那位同样号称贤德的霍王如今也留在洛阳似乎没什么动静。

    呷了一口茶他不觉哑然失笑。真是耍弄阴谋太多了人家没动静才好难道他还指望人家谋逆?这也太不厚道了!

    自从大部分皇族宗室迁入长安洛阳开始两地的治安案件便高居不下洛阳令和长安令万年令可谓是焦头烂额。所以当大宗正司宣布收押虢王等人于诏狱之后从上到下都是一片欢天喜地就连官员中间也是拍手称快。

    高兴不起来的大有人在比如说那些刚刚在洛阳安居乐业的皇族宗室们此时免不了有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然而只要平时名声良好哪怕是庸庸碌碌的官员也都有人上门抚慰颁赐各种玩意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习惯渐渐抬头。除了几个自己名声也不好惶惶难安的家伙洛阳城中的暗流也渐渐消停了下来。

    至于那些陷身于诏狱的家伙们也不是没人管的他们的家属四处奔走求告凄凄惨惨戚戚地请求宽恕而几个聪明的国公嗣王也在诏狱之中痛哭流涕誓痛改前非。

    然而横行霸道惯了的三王压根不相信自己会受到什么严重的惩处故而在狱中依旧大大咧咧吆五喝六甚至在气急败坏的时候还会狠狠骂上韩王一顿。脾气更暴躁的江王甚至在某次火头上来的时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